双减政策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探究
Exploration of the Reform of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under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DOI: 10.12677/ae.2024.145650, PDF, HTML, XML, 下载: 32  浏览: 41 
作者: 张 云: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烟台
关键词: 双减初中历史教学改革Double Reduction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Reform
摘要: 针对中学小学生日益繁重的课内学习负担和课外作业负担,教育部门提出了“双减”改革。“双减”的意义在于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保证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尝试通过探究“双减”的意涵,指出目前“双减”政策下初中历史教学所面临的挑战,从而提出“双减”政策下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改革策略,以期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学习,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计划,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Abstract: In response to the increasingly heavy burden of in class learning and extracurricular homework for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he education department has proposed a “double reduction” reform. The significance of double reduction lies in reducing the burden on students while ensuring teaching quality.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meaning of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point out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under the current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and propose teaching reform strategies for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ers under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in order to help students learn efficiently within a limited time, complete teaching plans with quality and quantity, and enable students to achieve better development.
文章引用:张云. 双减政策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探究[J]. 教育进展, 2024, 14(5): 30-34.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5650

1. 引言

国务院和教育部门在2021年提出“双减”政策,要求把自由时间还给学生,营造一个正常有序的教育环境。“双减”政策提出后,各个学校都有序地进行了改革,课外教育机构也在变少。有一部分人会担心,减少学生的学习时间,能否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所以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且能够消化掉这些知识。对于初中历史课堂来说,需要教师更重视专业知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将枯燥的历史讲“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才能让学生收获的更多。

2.“双减”政策的价值意涵

2.1.“双减”政策的意涵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 [1] ,“双减”政策是对新一轮基础教育治理和改革的一剂“猛药”,进一步强化了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并力求提升学校教育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能,发展学生的全面素养和创新素质 [2] 。“双减”政策旨在营造公平正常有序的教学环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与理念,从而建设高效率、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家长的教育负担,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和心理健康成长。

2.2.“双减”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双减”政策在实际落实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从而难以达成预期成效。一是学校或老师本身对政策实施后的学习效果缺乏信心,担心学生学习时间缩水会使得学习效果大打折扣,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导致学校的升学率下降 [3] 。二是家长具有教育焦虑,体现在对升学的担忧、对教育资源差异的忧虑、对教育结果的焦虑等 [4] 。家长在种种教育焦虑之下于是对“双减”政策产生怀疑,难以响应和配合政策的实行,继续课外培训,孩子的课外负担依旧难以减轻。

2.3. 落实“双减”政策的必要性

教育问题关乎一个国家的未来,随着中考高考改革,分数择优,我国的中小学和家长为了学生能够取得好分数也随之疯狂起来,学校作业越来越繁冗,课外补习班也越来越多,导致学生压力巨大,甚至厌倦学习。这种情况下,即使高分被录取的学生可能也仅仅是“刷分机器”,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违背了我国素质教育的意愿,甚至于严重妨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正常发展。“双减”政策的广泛实施,涉及到学校、社会和家庭等方方面面,这就需要得到政府、学校以及家长的积极响应及大力支持,贯彻教育的一致性原则,响应国家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营造和谐公平的教学环境,在减负中培养学生的高质量学习,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3. 落实“双减”政策,回归教育本质

3.1. 改变工具主义教育思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业的成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如今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不重视本民族的教育问题。学校是发展教育事业的主阵地,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工作。但是如果学校仅仅追求学生的成绩,必然会把教育事业当作一个工具来使用,学校像一个工厂,而学生像工厂生产的产品,被贴上一些优秀或不合格的标签 [5] 。这种应试教育的模式,导致课外辅导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校外机构在家长们之间贩卖焦虑,越来越多的学生被送往校外机构,导致学生几乎没有任何假期,学习压力巨大,产生厌学情绪,造成严重的恶性循环。

教育本质上是让人通过学习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人通过接受教育来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但是应试教育的高升学率让学校和教师迷失其中,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一味追求成绩的高低,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提高成绩的过程中,使教育完全沦为工具,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与发展,学校和教师应该教学方式做出相应改变。“双减”政策的提出,是保证素质教育得以落实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改变工具主义教育思想和功利主义教育思想,不以成绩论高低,让教育回归本质,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3.2. 关注知识本身,回归教育本质

仅仅是让学生获得一个漂亮的成绩,不足以证明学生获得了相应的知识或能力。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历史学科的学习不仅仅是死记硬背就能掌握的,所以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或能力来向学生传递知识,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本身的内涵。初中历史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史料研读精神,让学生徜徉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体会到历史是真实发生过的,培养学生利用唯物史观辩证的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同时,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厚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家国情怀,树立时空观念,发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6] 。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关注学科知识本身的价值,让学生学习到知识的过程中,也能发展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4. “双减”背景下,改革历史教学的探究

4.1. 根据学科特色,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

历史作为一项涵盖古今中外的学科,内容丰富,知识覆盖面极广。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学习效果,采取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教学,长此以往,严重削弱学生对历史的学习积极性,阻碍着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历史教学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历史学实习过程中,养成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设计的问题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的水平,既不过简单,也不过于困难,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到获得感和满足感。

例如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时,教师如果仅仅单纯讲授教材,无法引起学生共鸣。教师可以进行问题导入,通过合理提问来让学生思考的同时获得知识。“同学们,如今大家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但是这份和平来之不易,仅仅日本这一个国家,就曾多次对我国进行侵略战争,那么大家知道近代以来,日本同我国之间进行的战争吗?”初中学生对中日之间的战争有基本的了解,学生踊跃回答问题,课堂氛围活跃。在交流结束后,教师继续引导“如今,我国与日本虽是友邻,但是这份和平来之不易。日本自幕府改革之后,沦为了军国主义国家,由于日本国土面积小,资源匮乏,于是他们就萌生了掠夺别国资源的歹念。甲午中日战争就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典型。那么接下来我们通读课本,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 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2. 甲午中日战争我国失败了吗?为什么会失败?3. 战争结束以后签订了什么条约,造成了什么后果?”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学生将注意力用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事件发生的背景及过程,自主探究能力得以提高,教师教学效果得以实现。

4.2. 关注学生兴趣,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历史学科本身知识体系复杂,内容涵盖较多,初中时期的学生精力有限,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能够牢牢抓住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才能更好地履行“双减”政策。

比如学生在学习三国时期这段历史时,为了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引入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如结合《三国演义》中的某些片段,学生在小学时本就对魏蜀吴三国历史时期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教师选取他们感兴趣的片段,会大大提升课堂的互动率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有许多历史课堂都是能够结合一些文学作品来进行教学的,文学作品本身带有一定的趣味性,作为课堂资源出现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需要非常注意的一点是,文学作品中往往加入了一些艺术创作,甚至有些创作歪曲了历史史实,所以教师在选取文学作品进入历史课堂时,一定要注意甄别、审查,选取符合历史史实的文学片段,以免混淆视听,让学生对于学习到的知识感到混乱。

4.3. 合理创设情境,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创设合适的情境,对于历史学习来说尤为重要。仅仅靠枯燥的文字来学习历史知识,学生体会不到其中的历史情感,也就很难理解一些知识以及其中蕴含的情感,难以感同身受的同时,也就不会真正学好历史。因此,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创设相应的历史情境,来营造一个良好的历史课堂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历史蕴含的真情实感。

比如在学习五四运动这节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表演电影《我的1919》里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演讲以及同列强据理力争的片段,让学生融入到当时的情境里,体会到中国作为战胜国,却得不到战胜国待遇的不公,体会到当时国内的学生为什么在听到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失败的消息之后,会表现的如此愤怒,体会到五四运动是一场真正的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这个情境的创设,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吸引学生踊跃发言,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4.4. 开展小组合作,充分展示学生能力

历史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个良好选择。教师可以将班级里的学生分成若干历史小组,在课上遇到需要学生展示思维的问题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如何分析、解决该历史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更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小组凝聚力。同时,在选取代表进行发言时,能够体现出一个小组集思广益出来的想法,使学生的历史知识体系更加完善,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研读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封建社会大一统思想的来源和传承,并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将学生进行一个合理的分组,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知识进行清晰的梳理,明白闭关锁国政策之所以被推行的历史客观性。然后以小组和组合这种方式让学生发表一下对“明清时期的统治者为什么会逐渐推行闭关锁国政策?过程是怎样的?闭关锁国对当时的中国有什么影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影响等”一个小组的学生可以分工合作,发挥各自所长,积极查阅相关资料,集思广益,综合梳理知识体系,然后派代表发言,完成对相关知识的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应该随时出现在每个小组之中,为学生解答迷惑之处。当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随机抽取小组来回答某些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进行一个比较完善的概括,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满足感。

4.5. 根据学生能力,设置课后讨论问题

学生能力的提升和发展是如今教育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双减”政策的实施,是学生能够得以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双减”要减轻学生的作业压力,但同时还要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来针对性的布置一些具有探索性的课后讨论问题,让学生利用课余课后时间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 [7] 。

比如,在学习近代各个阶层的救亡图存运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思考一些总结性问题,比如“都有哪些阶层进行了救亡图存运动?过程如何?结果如何?”在下一节课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来发表一下自己对这些问题的具体看法,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来充分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以达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

5. 结语

“双减”政策,减的是学生所面对的压力,不减的是课堂学习效果。“双减”政策的实施,是推进义务教育前进的新标准、新要求。为了和更好地贯彻“双减”政策,初中历史教师就要从教学改革方面入手,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关注该阶段学生的兴趣来开展教学活动以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合理创设相应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般地学习历史知识,开展小组合作以更好地展示学生的能力,根据学生的水平来设置课后讨论问题。总而言之,要从课堂的方方面面入手,以期达到高效课堂的标准,让学生高质量学习,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致谢

行文至此,感谢前辈们对双减政策给与的相关解读,让我对双减政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感谢实习学校给与我的实习机会,让我能够实际接触教育教学工作,从而在从课堂教学工作方方面面入手,贯彻双减政策,落实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 郭宇琦. “双减”初期初中英语教师身份认同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2.
[2] 罗生全, 张玉. “双减”与“双提”: 教学变革的逻辑转换与理念重构[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22(2): 3-10.
[3] 何勇刚, 张立昌. 中小学校落实“双减”的现实困境及脱困路径[J]. 教育科学论坛, 2023(22): 31-34.
[4] 李海云, 弓新林. “双减”政策背景下家长的教育焦虑及纾解路径探索[J]. 文教资料, 2023(1): 160-164.
[5] 王彬武. “双减”时代: 告别教育工具主义[J]. 教育家, 2021(34): 23-25.
[6] 宋宏伟. “双减”背景下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实践探究[J]. 名师在线, 2022(30): 16-18.
[7] 朱娇芹. “双减”政策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思考[J]. 新智慧, 2022(28):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