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短视频评论区的不礼貌策略研究
A Study on the Impolite Strategies in Douyin Shot Video Comments
DOI: 10.12677/ML.2024.121055, PDF, HTML, XML, 下载: 66  浏览: 152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裴玉兰:黑龙江大学西语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关键词: 抖音评论不礼貌策略网络交际Douyin Comments Impolite Strategies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交际已经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网络世界不同于现实,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性使得人们在交际的过程中缺乏约束性,言语行为更加肆意,导致不礼貌,甚至网络暴力现象频发。因此网络交际中的言语不礼貌行为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本研究以Culpeper (1996~2005)的不礼貌策略为理论基础,以抖音短视频评论区的不礼貌话语为研究对象,探究抖音短视频评论区不礼貌策略使用情况和其语用功能。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people’s lives. However, cyber world is different from the real world. The virtuality and openness of the network make people lack of constraint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and their behaviors are more arbitrary. As a result, impolite phenomena and even cyber violence occur frequently. Therefore, impolite discourse in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field. Based on the Impolite Strategies proposed by Culpep-er (1996~2005) and the impolite discourse in comments of short videos in Douyin as research ob-ject,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use of Impolite Strategies and their pragmatic functions in the com-ments of short videos in Douyin.
文章引用:裴玉兰. 抖音短视频评论区的不礼貌策略研究[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1): 382-386.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1055

1. 引言

(不)礼貌一直是语用学研究的重点 [1] 。自Lakoff (1973)引入礼貌概念以来,礼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富的成果。Leech (1983)在Grice (1975)合作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s),将礼貌视为自我和他人之间的社会关系。Brown & Levinson (1987)沿用并发展了Goffman的“面子”(face)概念,则将“礼貌”视为减轻面子威胁的策略,提出经典礼貌理论。

相对礼貌而言,不礼貌近年来才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2] [3] 。最开始不礼貌被认为属于边缘化的语言行为和礼貌的对立面 [4] 。Culpeper (1996)建立了与经典礼貌模式对应的不礼貌模式,将不礼貌定义为“使用交际策略攻击对方的面子,以此造成不和谐”,开启了不礼貌研究的征程 [2] 。

对于不礼貌的定义,目前学界尚未达成一致。Culpeper (2011)总结了学界关于不礼貌的各种定义,对其进行全面的剖析。最终他摒弃了之前的定义,将不礼貌重新定义为“对特定情境中特定行为的一种消极态度”,它是由对社会组织的期望和信念维持的 [5] 。Culpeper的这一定义首次将语境纳入其中,探讨了加重不礼貌冒犯程度的各种因素。

2. Culpeper的不礼貌策略

Culpeper (1996)解释了Brown & Levinson (1987)的礼貌策略,认为每一种礼貌策略都有与其相反的不礼貌策略,不礼貌策略不是为了提高或者支持面子,而是一种攻击面子的手段 [2]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以下五种不礼貌策略:直接不礼貌策略、消极不礼貌策略、积极不礼貌策略、间接不礼貌策略和拒绝执行礼貌策略 [2] [6] 。

(1) 直接不礼貌策略(Bald on record impoliteness):说话者使用一种直接的,清晰明了,简洁的方式有意对听话者实施面子威胁行为。这种不礼貌策略对听话者的面子威胁程度最大。如:批评性,攻击性,命令性,詈骂等话语。

(2) 积极不礼貌策略(Positive impoliteness):说话人故意损害听话者的积极面子(希望得到赞同、喜爱、欣赏和尊重)。Culpeper (1996)总结了其具体的输出策略,如:忽视或冷落对方,把对方排除在活动之外,表现出不感兴趣、不关心和冷漠,使用不恰当的身份标记,使用晦涩或对方不知道的语言,寻求分歧,使用禁忌语,使用贬损他人的称呼。

(3) 消极不礼貌策略(Negative impoliteness):说话人故意损害听话人的消极面子(不希望被强加和阻碍,自己自由选择行动)。它也包括一些具体的输出策略,如:威胁听话者,展现自己的优越感,轻蔑或嘲笑听话者,不把对方当回事,贬低对方,侵犯对方的私人空间(字面上或隐喻上),将对方与消极方面关联,话语打断等。

(4) 间接不礼貌策略(Off-record impoliteness):这一策略是Culpeper (2005)从最初的讽刺性不礼貌策略(Culpeper 1996)发展而来的。讽刺性不礼貌是一种元策略(meta-strategy),即用礼貌来代替不礼貌,指说话者表面上使用的是礼貌策略,实际上是为了讽刺或嘲弄听话者,实施面子威胁行为。根据Culpeper (2005):“冒犯是通过暗示的方式间接传达,可以取消(例如:否认,或提供解释,事后修改或其它类型的阐述等)” [6] 。很多学者认为间接不礼貌有时候比直接不礼貌更令人反感。

(5) 不执行礼貌策略(Withhold impoliteness):在被期待礼貌的时候,没有做出礼貌行为,对听话者的面子造成损伤。比如,别人送礼物不做出感谢就会被认为是一种故意的不礼貌。

3. 抖音视频评论区中的不礼貌策略分析

抖音作为2016年新出的短视频音乐软件,既可以展示自己的生活又可以交友,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丰富了人们的网络生活。同时抖音短视频评论区存在大量的不礼貌现象,危害网络安全,需要引起重视。本研究的语料选自2023年下半年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热点话题视频,涉及娱乐生活、八卦、社会时事热点、科技、职业资格考试等相关方面,主要关注的内容是视频下面的相关评论和回复的言语活动,从总筛选出50个符合需要的交际片段进行不礼貌策略的分析。为了保持语料的真实性,本文并没有对语料中的错别字、标点符号和附带的表情进行修改。研究发现积极不礼貌使用的频率最高,其次是直接不礼貌策略,间接不礼貌策略,消极不礼貌策略和拒绝执行礼貌策略。

例(一)话题:是男人就直接上圆寸。该视频呈现了一位网友在视频中展示了自己从长发理成圆寸的过程和变化,评论区有男生也效仿视频博主在评论区发了自己寸头的图片,其中有一条评论区下面出现了很多不礼貌评论。

A:这寸头看起来好凶呀。

B:劳改犯。

C:不好看,不喜欢。

D:发际线太高了。

E:像个呆子。

F:箭了之后像犯人。

……

例(一)中的这条评论区下面有很多网友使用了积极不礼貌策略来攻击这位展示自己寸头照片的网友。其中网友A用“好凶”,C用“不好看,不喜欢”,E用“发际线太高”等词语来形容这位发照片的网友,是一种对此网友正面形象的否定,对其不喜爱和不尊重的表现,损伤了其积极面子。同样,其他评论者用“劳改犯”,“呆子”,“犯人”等不恰当的负面身份标签来贬损寸头的网友,直接损伤了此网友的积极面子,属于积极不礼貌策略。例(一)这种多人对一人进行不礼貌策略的输出,如果不加以管控,很容易造成网络暴力。

例(二)话题:安福路小公主。这条视频中呈现的是上海火遍全网的,被人成为“安福路小公主”的一位女士,走在路上被路人叫姐姐,她让路人不要叫她姐姐,叫妹妹。这条视频一发出下面就有很多网友来指责她这种行为,对此有一位网友评论到:为什么要喷人家,又没影响谁,穿衣打扮是每个人的自由。这个评论引发了其他网友的不满,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对话。

A:为什么要喷人家,又没影响谁,穿衣打扮是每个人的自由。

B-A:喷人家是我的自由,关你什么事吗[尬笑] [尬笑] [尬笑]。

C-B:你一天到晚吃的什么啊为什么会喷?好恶毒。

B-C:你操那么多心干嘛?

C-B:素质这个词,你是一天都没学过,快闭嘴吧!

在例(二)中,主要是三个参与者之间的不礼貌策略的输出。网友A发表的评论是为“安福路小公主”打抱不平,认为大家不应随便攻击别人。但是网友B分别用“关你什么事吗”和“操那么多心干嘛”等具有批评性的质问话语来批评网友A和C干预他的言论自由,使用了直接不礼貌策略。网友C则是“恶毒”和“没素质”等负面词汇,以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威胁B面子。最后网友C因为看不惯网友B这种可以喷别人的不礼貌行为,命令B“快闭嘴”,使用了直接不礼貌策略中的命令话语威胁对方的面子。在这里虽然网友B和C互相使用了直接不礼貌策略来威胁对方,但是C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抵制不良风气,B则是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情绪。

例(三)话题:雷军以个人名义给武大捐款13亿。视频内容:该视频讲述了武汉大学130周年校庆时候,雷军向母校捐赠十三亿现金,创造全国高校单笔个人捐赠记录。其中有一位网友在视频下面评论到:13亿,相当于人均一亿[比心]。此评论引来了众多的批评和讽刺。

A:13亿,相当于人均一亿[比心]。

B-A:你的数学可真好呀!

A-B:那也没有你的好。

C:你的数学老师看到这条评论得多“骄傲”[抠鼻] [抠鼻] [抠鼻]。

D:你可真你的母校争光。

在例(三)中,主要是四个参与者之间的互动,网友A认为13亿可以划分为人均一亿,这是一个非常明显得数学方面的错误,但是网友B却评价网友A“数学真好”,显然能够犯这种错误的人数学一点过不好,所以B表面是夸赞网友A的数学好,实则是对讽刺网友A的数学很差,使用了间接不礼貌策略。学生如果出现这样的错误,老师和学校必然不会高校,所以网友C和D使用“骄傲”和“为母校争光”,这样的表述来形容网友A,表面上是在夸赞A,但实际是采用间接不礼貌策略讽刺A这种行为给数学老师和母校丢人,属于间接不礼貌策略。

例(四)话题:章鱼基因锁。视频讲解了章鱼被“基因锁”锁住了超能力,因此章鱼的高智商和超能力无法传承给下一代,否则章鱼很可能超越人类文明。有网友在视频下方评论中质疑这一说法,引来了其他网友的质疑和贬低。

A:海里的生物不可能传授经验给下一代的?你在水里怎么说话?

B-A:一点文化没有,你没上过学吧?[绝望的凝视]

C-A:你可能没有章鱼智商高

在例(四)中主要是两者对一者的不礼貌输出,主要涉及消极不礼貌策略的使用。网友A认为视频博主没有在水里生活过,所以在评论区质疑了章鱼的基因锁这一说法。对此网友B使用了消极不礼貌策略,认为A的这种言论是“没文化”,“没上过学”的表现,是对网友A的轻蔑和嘲笑,威胁了网友A的消极面子,属于消极不礼貌策略。同样,网友C用“智商没有章鱼高”这种消极断言来贬低A,也损伤了其消极面子,也属于消极不礼貌策略。

例(五)话题:教资面试流程。视频内容呈现了网友对教师资格证面试流程的模拟过程,有很多网友就此展开评论和提问。其中有一位网友在视频评论区寻求通过考试的经验,另一位网友详细告知其准备过程,但却未得到相应的感谢,引发其不满。

A:准备了两个月,已成功上岸!

B-A:啊,羡慕了,可以说一下怎么准备的吗?求。

A-B:就是先在网上了解一下面试流程,然后在每一个可能考到的每一种题型的逐字稿写好,每天练习一种,练习的时候可以给自己录视频,找不足,然后不断纠正自己,好好准备,你也可以的!

A-B:哦哦,这样啊。

在例(五)中主要是两者之间的互动,网友B询问网友A如果准备教师资格证面试,A详细并且耐心地解答了A的问题,并且加了一句“你也可以”鼓励了B。得到别人的帮助理应做出相应的感谢,但是网友B只是简单的回了“哦哦,这样啊”在本该礼貌的时候没有做出礼貌的回应,属于不执行礼貌策略。

通过以上例子分析,可以发现抖音视频评论区存在大量的不礼貌现象,这些不礼貌策略的使用和话题的内容也具有相关性,不同话题评论区的不礼貌策略有所不同。网络评论区涉及众多的交际者,主要的交际类型包括,一人对多人的不礼貌策略输出,两者之间的相互的不礼貌策略输出,以及三者及其以上的多人之间的复杂的不礼貌交际互动。除此之外这些不礼貌策略不仅能够发泄负面情绪、损伤对方面子以及贬低和讽刺对方,还可以用来维护社会秩序。

4. 结语

本文以抖音短视频评论区的不礼貌话语为语料,以Culpeper (1996~2005)的不礼貌策略分析为框架,分析了会话中的不礼貌策略,总结了不礼貌策略使用情况和不礼貌对话的交际类型,发现其中积极不礼貌使用的频率最高,其次是直接不礼貌策略,间接不礼貌策略,消极不礼貌策略和拒绝执行礼貌策略。分析还发现不礼貌策略的使用具有发泄情绪、损伤面子、贬低和讽刺对方的消极语用功能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积极语用功能。这对构建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基金项目

抖音热榜评论中网络言语不礼貌策略和语用功能研究,项目编号:JD2023002。

参考文献

[1] 冉永平, 刘平. 从语言语用学到人际语用学看(不)礼貌的研究嬗变[J]. 外语教学, ,2021, 42(4): 31-36.
[2] Cul-peper, J. (1996) Towards an Anatomy of Impoliteness. Journal of Pragmatics, 25, 349-367.
https://doi.org/10.1016/0378-2166(95)00014-3
[3] Bousfield, D. (2008) Impoliteness in Interaction. John Benja-mins, Amsterdam.
https://doi.org/10.1075/pbns.167
[4] Leech, G. (1983) The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Longman, London.
[5] Culpeper, J. (2011) Impoliteness: Using Language to Cause Offen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https://doi.org/10.1017/CBO9780511975752
[6] Culpeper, J. (2005) Impoliteness and Entertainment in the Tele-vision Quiz Show: The Weakest Link. Journal of Politeness Research, 1, 35-72.
https://doi.org/10.1515/jplr.2005.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