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高校主流舆论阵地建设探析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ainstream Public Opinion Positions in Universities in the Context of “New Media+”
DOI: 10.12677/JC.2023.114147, PDF, HTML, XML, 下载: 85  浏览: 132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方书文:浙江传媒学院,浙江 杭州
关键词: 新媒体+高校主流舆论阵地建设 New Media+ Universities Mainstream Public Opinion Position Construction
摘要: 随着新媒体的崛起,舆论传播方式和舆论场域发生了深刻变革,新媒体以其传播速度快、思想观点众多、覆盖面广等特点,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意愿的重要平台。在“新媒体+”语境下,高校主流舆论阵地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青年学生作为高校的主要群体,加强高校主流舆论阵地建设不仅关系到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与守牢意识形态阵地有关。据此本文分析“新媒体+”语境下高校主流舆论阵地的建设,从“新媒体+”视域分析当前高校主流舆论阵地建设面临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做好高校主流舆论阵地建设的建议。
Abstract: With the rise of new media, profound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way of public opinion communication and in the field of public opinion. New media, with its fast communication speed, numerous ideas and viewpoints, and wide coverag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for people to obtain information, exchange ideas, and express their wishes. Platform, in the context of “new media+”, the construction of mainstream public opinion positions in universities faces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As young students are the main group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mainstream public opinion position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not only related to young students establishing a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but also to maintaining ideological positions.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of mainstream public opinion position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context of “new media+”, analyzes the current problems fac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mainstream public opinion position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media+”, and furthe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ainstream public opinion position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文章引用:方书文.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主流舆论阵地建设探析[J]. 新闻传播科学, 2023, 11(4): 1001-1005. https://doi.org/10.12677/JC.2023.114147

1. 引言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重要任务,教育部一再强调各大高校要加强对青年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和教育。与此同时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传播方式,还带来了全新的媒体生态,其中之一便是舆论主体愈发多元化。新媒体环境下高校面临着学生思想多样化、价值观多元化的现实挑战,舆论从形成之初到意见扩散,都更容易受到新媒体各种思潮的影响,负面的舆论对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不利影响 [1] 。在当今复杂的新媒体语境下,高校需要借助新媒体优势,加强主流舆论阵地建设,牢守意识形态阵地。

2. “新媒体+”语境下做强高校主流舆论阵地的必要性

2.1. 网络舆论复杂化

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网民数量巨大,总人数超过10亿,后真相时代的到来,使得网络舆论逐渐呈现出扁平化、非理性化和复杂化的趋势。相对以往,每个人在网上发声的机会有所增加,普通学生作为社交媒体传播中的个体化节点,也可以成为舆论的制造者与推动者。但网络的匿名性、自发性、非理性以及缺乏健全的监管体制,使得信息的真实性难以保证,不同利益群体往往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最终出现带有目的性的舆论。通常来说这种表达具有个人情感,某种程度上缺乏客观分析和判断,容易引发谣言、虚假信息等问题,导致青年学生受误导。

2.2. 多元文化渗透带来新挑战

在网络全球化时代,不同文化传统、价值观和观点在同一平台上并存,互相影响,这不仅丰富了舆论内容,也带来了更多的舆论主题,从而使得舆论引导变得更具挑战性。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可能导致观点的碰撞和不同的解读,从而引发舆论的分歧和争议。在网络上这种冲突和误解会被放大和扩散,进一步加剧舆论的分散和不稳定性。而且,网络上的偏见、煽动言论等会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负面影响,某些人借助网络热度向青年学生宣传西方普世价值,煽动青年学生群体追求利己思想和享乐主义,对青年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也增加了高校舆论引导的难度。

2.3. 青年学生易受网络思潮影响

在网络思潮的影响下,各种思潮如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民粹主义等交替出现,这些思潮在展示年轻一代活力的同时,某种程度上解构着传统主流价值观。大学生正处于道德观念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在经历自我认知、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等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影响。尤其是部分青年学生在学习和了解党史国情方面存在不足,对国家历史、文化和发展道路的认识不够深刻,这使得他们在面对网络信息时容易受到误导。部分青年学生可能会降低对历史事件真实性和教育意义的辨别能力,进而影响他们对于社会的深度认知,一定程度上产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不信任感,不利于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2] 。

3. 当前高校主流舆论阵地建设存在的不足

3.1. 新媒体平台“融而不合”

目前,许多高校开通了除校报、官网之外的微信、微博、抖音号、B站号等新媒体账号,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主流舆论的宣传,但部分高校并没能根据不同平台的不同特点进行融合传播,没有建立融合共通的采编生产机制,资源无法共享,不同平台仍旧是独立地进行内容生产 [3] 。虽然形式上这些新媒体平台同属于高校官方媒体,但是不同平台的负责人仍然按照原有的内容生产方式和平台规则走自己的流程,而不是“一次采编,多元生成”。高校新媒体融合只是形式上的“相加”,而没能实现内容收集、采编流程、发布渠道的真正融合。虽然也有高校尝试建立融媒体生产平台,但是囿于已有内容生产机制和不同部门工作人员的局限,仍未建立起选题策划、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等制度。这就导致融媒体的生产流程存在局限,也加大了沟通、审核和修改的成本,影响了新闻内容生产的效率,拉长了宣传报道的发布周期,导致无法满足新媒体时代主流舆论宣传的需要。

3.2. 宣传内容枯燥,互动性不足

在高校新媒体平台宣传内容方面,校园媒体常常被当作权威内容的“扩音器”和领导的“传声筒”,发布的内容集中在领导出席某个活动、讲话、政治理论学习等有关。在这种宣传模式下,高校主要新媒体宣传内容比较传统,宣传的内容往往偏向政治理论,导致输出内容过于强调机械的政治说教和抽象的理论灌输,难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另一方面,部分高校主流舆论宣传缺乏与学生的互动,比如某些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通常是文章发出之后便意味着传播结束,不太关注学生的回复,文章评论区冷冷清清,这种传播模式不仅限制了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也无法真正实现与学生的进一步交流,无法有效地吸引和留住学生,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对高校的归属感。

3.3. 学生选择性观看,宣传报道传播范围有限

尽管新媒体平台具有跨越时空的特点,但由于用户的多样性和兴趣差异,高校主流舆论宣传报道在传播过程中受到一定的限制,通常只在学生粉丝群体中传播,而在其他群体中则可能鲜有传播。学生通过关注特定话题、选择性地点击内容或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信息,来满足其自身的知识获取和社交需求,更倾向于参与那些与自身兴趣相符、能引发共鸣或直接关乎个人生活的话题,在这些内容下进行评论、点赞,或者分享给其他学生。比如高校官微发布的招生简章、师生专访、创意图文等内容,阅读量通常会较高,在朋友圈传播的范围也更广。然而,对于一些政治理论学习等内容,学生的互动和参与度大幅降低,相对的阅读量也较低。

4. 加强高校主流舆论阵地建设的措施探析

4.1. 加大新媒体平台融合力度,构建“大宣传”格局

高校宣传部门作为高校主流舆论思想工作的“总指挥”,要统筹、协调好全校的宣传战线力量,充分调动各二级学院、部门的资源,实现上下协同合作、内外资源互通,构建学校党委整体领导、宣传部综合管理、各校内部门紧密协作、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的“大宣传”格局。要根据不同新媒体平台的特点和优势,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通过定期的沟通、协商,使各平台之间能够互相支持,避免出现某一平台单打独斗,最大化地发挥已有资源的宣传作用 [4] 。更为关键的是,高校要加大新媒体平台融合力度,重组机构,构建融媒体平台,实现内容收集、采编流程、发布渠道的真正融合,以此打通校内现有媒体平台,整合学校网站、微信、抖音、视频号等图片和视频资源,打造“一次采写、多元生成、多平台分发”的融媒体中心,为高校主流舆论阵地建设做好平台保障。

4.2. 转变话语表达方式,与年轻受众同频共振

主流舆论内容表达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主流舆论的引导力。年轻一代高校学生的成长伴随着网络的高度发达,更喜欢开放多元的网络文化和网络用语,因此高校新媒体平台要转变话语表达方式,用年轻人易于理解的方式来表述,话语表达要接地气,而且要“讲人话”,用平易近人的文字来解释晦涩难懂的政治理论,善用“网言网语”,表达要有“人情味”。

同时在文章的评论区下,要重视与受众的互动,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在看文章时会先看评论区,评论区的内容很大程度地影响着学生是否要去看正文。因此高校主流舆论引导不能放弃评论区这块阵地,要重视评论区管理。通过回应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惑等方式,实现与学生的实时互动,以此拉近高校与学生的距离,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从而不断调整话语表达方式,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

4.3. 坚守“内容为王”,提升文章可读性

高校新媒体平台的主要受众是青年学生,要想在海量信息中获得青年学生的注意力,增强针对青年学生的主流舆论引导,高校新媒体平台应该坚守“内容为王”的原则,发布的内容应当具备高质量、有价值的特点,涵盖有关高校的重要动态、政治教育改革等方面,要充分利用与年轻学子紧密接触的优势,推进更加符合现实的内容制作,内容不能局限于学校领导的相关活动或新闻事件,更应该将传播视角转向学生所需、转向师生日常生活。

同时加强技术方面的创新,利用好不同平台的传播特色,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比如在微信端,可以多采用图文结合、“一图读懂”或者是交互排版的方式,增加内容可读性;在抖音、微博、哔哩哔哩等新媒体平台,多发布高质量视频,以多种方式将主流观点与大学氛围、学校特点有机结合,通过创造有温度、有品位、富有特色的报道,引发青年学生对主流舆论的情感共鸣和自发认同 [5] 。

4.4. 完善宣传队伍能力建设,凝聚传播合力

专业的宣传队伍是高校加强主流舆论阵地建设的基础,要提高主流舆论阵地的影响力,就要加强宣传队伍的能力建设。高校宣传人员应提高政治站位,不断提升“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要深入“网上舆论场”和“网下舆论场”,多深入师生,了解学生所想、所需,获取更多信息源,更好挖掘师生中的典型案例,发挥身边的榜样的代表作用。同时除了官方部门运营的官方账号外,还应倡导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辅导员等建立个人新媒体账号,由身边的人分享他们的观点、经验以及日常工作和生活,善用“前辈”力量,能够更自然地引导青年学生,强化主流舆论的引导力。

4.5. 完善高校舆情监测机制,加强负面舆论的监管

面对互联网纷繁复杂的舆论环境,高校应当完善舆情监测与分析手段,全面、准确地掌握校内外舆情动态 [6] 。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通过网络爬虫、社交媒体数据挖掘等方式,实时获取与学校相关的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从海量信息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高校主流舆情分析、趋势预测,为高校舆情监管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建立负面舆论应急响应机制,针对负面舆论能够快速做出反应,针对性地发布官方声音,及时回应师生关切,坚持主动发声并做到“发声不走音”,加大负面舆论的引导,避免负面舆情扩散,产生恶劣影响。

5. 结语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主流舆论阵地建设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为了加强高校主流舆论阵地建设,高校应通过加强校内新媒体平台融合力度、转变话语表达方式、坚守“内容为王”、完善宣传队伍能力建设、完善高校舆情监测与应对机制等,进一步强化高校主流舆论阵地的建设,抢占主流思想舆论引导的制高点,全面落实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基金项目

2022年度浙江传媒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专项研究创作课题“新媒体+”视域下高校主流舆论阵地建设研究(Z431B22502)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苏靖. 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新挑战与提升策略[J]. 中国领导科学, 2023(2): 70-75.
[2] 庄媛, 徐寅. 坚守与破局: 高校媒体舆论引导力提升的实践转向与路径创新[J]. 新闻研究导刊, 2023, 14(7): 79-82.
[3] 戚天雷, 高原, 刘玲玲. 高校融媒体系统的建设思考——以清华融媒体系统建设为例[J]. 现代教育技术, 2021, 31(10): 77-83.
[4] 陶达. 全媒体时代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理性审思[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1(10): 70-71+78.
[5] 张家维. 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新时代创新[J]. 江苏高教, 2022(8): 114-119.
[6] 汪寅, 张慧. 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及其防范策略[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2, 40(12): 108-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