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版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特色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iling the New Se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Textbook
DOI: 10.12677/ASS.2022.1110571, PDF, HTML, XML, 下载: 355  浏览: 626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刘彦妤, 杨大鑫, 熊 英:湖南文理学院文史与法学学院,湖南 常德
关键词: 新版高中历史教材编写特色指导教学New High School History Textbook Compiling Features Guiding Teaching
摘要: 2019年9月新版高中历史教材开始试用,翌年在全国投入使用。其编写具有许多的特点:从课程结构的变化到其思想和观点的改变,许多的新的知识点内容进入到教材之中,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思想的进步,结合了各种不同版本教材的优点所做成的,具有各种教材的优势及符合新时代高中教育发展的需要。
Abstract: The new edition of the high school history textbook began its trial in September 2019 and went into use nationwide the following year. It is written with many features: from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curriculum to changes in its ideas and perspectives, many new knowledge points are introduced into the textbook, in lin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the progress of ideas. It combines the advantages of different versions of textbooks,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all kinds of textbooks and meets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schoo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文章引用:刘彦妤, 杨大鑫, 熊英. 论新版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特色[J]. 社会科学前沿, 2022, 11(10): 4193-4198.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2.1110571

1. 引言

新版高中历史教材在全国使用之后,对中学历史教师而言,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必须理解和剖析新教材,分析教材的特征。本文旨在对最新在全国使用的新版高中历史教材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一系列编写特色进行分析,研究其编写特色对中学历史教育的影响,以及对于新时代教育发展的作用,对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培养的作用。

2. 教材结构详略得体

新版高中历史教材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部分,其中必修部分的教材《中外历史纲要》功有上下两册,即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和以前所使用的以政治、经济、文化为专题的必修教材形成鲜明的对比 [1]。选修又可分为三部分,有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从中国政治制度史学的角度分别详细讲述了近历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形成和改革发展等重要历史。选修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史和生活史多个角度从多方面深入讲述中国历史。选择性必修3《中国文化交流与社会传播》从文化交流史角度方面讲述历史。这样的教材设计从内容多样性、多主体视角、多层次、多学科类型、多品种形式地为引导高中学生深入学习历史知识提供了更多的教学选择性和空间。同时新课标教材做到了“一纵一横,一简一繁”、“点、线、面”,即通史、专题史、删繁就简、更多的历史知识、历史事件、历史时间线、选择性必修相结合。一方面,以中国通史的教材体例对本次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编写,对反映人类历史社会由低级向高级规律的不断前进过程有更加明确的意义体现,使学生对人类社会形态的不断演进和社会发展更加有了清楚的认识。另一方面,专题史的设置打破了一时一地的时空限制,突出了全球意识和大历史观。通史教育集中讲述同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不同角度的内容,专题史教育将某一个角度在整个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认识到历史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既能够把握某一历史时期的全貌又能把握住不同历史时期各方面制度的联系,使历史学习达到线面结合、横纵交汇;比起传统历史体例的编排,它破坏了中国历史的时序性、整体性。但它却体现了更大量的优势。历史学科的最大重要特征之一是具有时序性,时间从横和纵向上垂直反映着各个具体历史要素事件的先后顺序及内部的各种因果效应关系,是检索贯穿全部各个历史条件事物的重要线索。

总之,新版教材结构特色做到将“一纵一横,一简一繁”、“点、线、面”,即通史、专题史、删繁就简、更多的历史知识、历史事件、历史时间线、选择性必修相结合,便于学生们的学习,有利于减少他们在学习历史上的困难!

3. 教材内容整体优化展现新特色

历史是持续前进的,编写教材所据有的占有资料在不断更新。国内的学术研究水平和学术研究观点和成果也不断涌现。在新版高中教材的编写出也体现出“与时俱进”,服务于现代社会对历史教育的新要求。

3.1. 教材内容表现出详今略古

在新课标教材中有表现出“详今略古”的特色。从教科书的古代史和近现代史课程内容的比重中我们发现,必修1古代史15课时,近现代史14课时,必修2古代史5课时,近现代史18课时。虽然必修1的古代史和近现代史课程较平均,但中国古代史是从远古到1840年,接近四千年的历史,但近现代史1840年至今只有不到两百年的历史,因为在近现代史中我们国家的社会性质已经发生了巨变,鸦片战争爆发以后,中国的封建社会制度转变为半殖民地下的半封建社会。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进入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时期。同时世界的格局也在近百年发生巨大的变化。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又在欧洲和北美以及中国开始了一场资产阶级革命的重大政治运动。从英国的日不落帝国和西班牙、葡萄牙在历史上大展身手,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德国和美国、日本等欧洲国家的迅速崛起。世界经济格局又一次开始了一个新一轮的巨大变化。十月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到发展为两极格局以及后来的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世界整体形势变化多端。正是因为近现代史对我们现在的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影响重大,还有我们国家的变化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近现代史明显占据了更多的比重。

3.2. 教材内容体现时序性和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从目录中的“建立、兴起、发展、统一、革命、战争、趋势等字体现出时序性和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具体时空学的观念也就是在特定的具体时间物质联系和特定空间物质联系中对特定事物形态进行时空观察、分析的一种意识和集体思维活动方式。坚持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指导要对初中到高中的历史教学进行有效的衔接。2017年度新版全国高中历史学科课程标准也对2011年度新版义务教育高中历史学科课程标准内容进行了充分继承与创新发展。在初中历史教学课程标准中已经开始有了对唯物史观作为指导理论教学的具体要求。如在“教学建议”中提出的摘要:“必须坚持正确的历史思想价值导向和科学价值标准判断,以唯物史观体系为理论指导,对我国人类社会历史的整体发展过程进行更加科学、正确的理论阐释,客观准确分析人类历史重要人物、历史重大事件和人类历史社会现象,对人类历史社会问题发展进行实事求是的合理解释和科学评述。”

3.3. 教材吸收了最新的学术成果

在最新版本的历史教材中,课本吸收了许多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这些最新的学术成果也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以《中外历史纲要(上)》为例:在教材的第十一单元作为单元组在导言中明确指出“1945年9月,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历时14年的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由此也可以得知,与老教材的8年抗战相比,首次采用了14年抗战的成果。14年抗战最先是王建学教授在《百年潮》杂志发表观点,证明14年抗战比8年抗战更符合历史事实,新教材中也采用了这学术成果。再如:在新教材第五单元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描述为“引起政治与权利结构的变化。随着湘淮系官僚统治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这是新版教材里面新增的内容,而老版教材里面是没有讲到太平天国的意义的,这些最新的内容还有许多,如“东方主战场”等历史名称的采用,以及在这里也可以体现出教材编写的进步性 [2],使史学研究与中学历史教材可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中学历史教学紧跟时代不脱离社会;使历史教育相比起传统生物,物理、化学和地理等学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历史观念和观点得到有效的更新紧跟时代,培养了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创新精神、民族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4. 教材理念关注五大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主要指的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在新版高中教材中 [3],在它的编写课程理念和教材内容中对五大核心素养都有体现。

4.1.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编写

新版高中历史教材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编写的,它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形态学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等。在新版高中历史教材中渗透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以《中外历史纲要(上)》为例:在第3课中:秦朝在统一战争最后取得胜利,是由于商鞅变法提高了它的社会生产力,秦朝的大一统措施也涉及政、经济、文化的统一等。都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与教材的全面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进一步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更好地培养了历史思维 [4]。

4.2. 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全面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思维方法,只有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之中才会出现相应的历史事件,只有掌握这一规律才会对历史事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4课中:对于抗日战争的描述将抗日战争分为三大阶段:战略防御阶段(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当时以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是全国抗日的主战场,以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形成,在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战略相持阶段(从1938年10月到1943年12月):此时国民党虽然在正面战场也取得一些成绩,但是在1940年下半年,百团大战的开始,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此后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了全国抗战的主战场;战略反攻阶段(从1944年1月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从1941年1月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河南开始掀起了局部的大反攻,在1945年进入到了全面大反攻阶段。因此,将时间和空间两条线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能够进一步全面的认识到抗日战争的过程以及形势的变化。由此可以知道这样的编写方式在学习上可以进一步正确认识和看到我国历史社会发展的大进程及其中的重大问题历史关键事件和重要的历史代表人物。

4.3. 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就是获取真实的史料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而历史解释也是利用史料论证历史事件真实性的方法。在新教材编写中就有用这样的方法,重新展现历史事件的真实性,让学生了解到真实的历史,更加有力地教育学生要有实事求是的人生态度 [5]。在《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从明至清山海关的海上运输和沿海条件就运用历史资料“明朝后期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将荷兰人称‘红毛夷’并且记载当时荷兰的火器制造技术已经明显领先于中国” [6],也说明了当时的明朝已经开始落后于西方了。用史料进行论证和进行历史解释,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真实的历史,培养良好的学史习惯,进而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4.4. 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所必须具有的情怀和精神追求,是诸素养中追求价值的目标,在新版历史教材中就许多体现家国情怀的地方。在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1课:“五四运动中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省的权益移交给日本,激起了民众停滞已久的愤怒,社会各界人士和爱国团体发表通电,斥责这一无理行为,要求中国政府坚决维护国家主权 [7]。”这样结合有利于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对树立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起到积极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在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建设精神思想情怀。

5. 教材从“一纲多本”转到“一纲一本”

2017年,国家教材委员会正式成立,按照中央教育决策委的部署对中学语文、政治、历史学科在内的三本教材全。部实行一个国家一级统编、统审、统用,“这意味着将统编三科教材上升到国务院应承担的公共事务和服务的高度”。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前,就历史学科而言,全国的历史教材一共推出了四个不同的版本,即人民教育版、岳麓版、人民版和北师大版。虽然这些教科书是“以课程标准为中心”的,但是由于对历史本身的认识受人为主观意识影响,由于编写人员对于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同,以及所了解占有的史料不同、史学素养的差异等各种不同的原因,导致虽然使用的是同一个课程标准但是四版教材之间素材取舍甚至部分史学观点上有较大出入。尽管历史高考命题当中出现了明显的“去教材化”趋势,但高中历史教学仍然要紧贴课程标准。“一纲多本”的教材编写模式打破了以本为本的同时也给使用不同教材地区的高中历史学习中面临着“史学知识认知不同的挑战。新课标下达之后的教材统一编写无疑在这方面体现出自己的优势。“一纲一本”教科书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由一种版本的教科书“一统考试”的局面,中考、高考命题的依据。“一本一纲”更具有权威性,同时可以减少对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家长与教师在辅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投人更多的关注的需要。需要较为丰富的学习资源,还需要家长与教师在辅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投人更多的关注。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并不是所有的学校或家长都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不同地域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因学校、教师,家长等多方面的差距,在实施“一纲多本”的过程中,不同学生间的学习结果呈现出较大落差。教师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能否真正得以实现的核心力量。“一纲一本”的推行让教科书作为教学的唯一依据更加可靠,能够切实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有着同一要求。更进一步的解决因学校、教师,家长等多方面的差距,在实施“一纲多本”的过程中,不同学生间的学习结果呈现出较大落差,也可能呈现出在学习结果上的“两极化”趋势的相应问题。“一纲一本”的实施避免了诸如教科书克隆的严重现象;教科书评价制度缺失;教科书市场机制混乱等乱象,并且“一纲一本”教科书政策下,我国的教材开发专业队伍的专业素养准备更加充分,由上级党共中央直接负责组织研究部署、国家教材委员会组织统一负责组织指导编写、统一指导组织检查审定,教科书开发缺少与之对应的法制保障的弊端也可以避免,教科书质量得到真正提升。

6. 价值取向

首先我们要对最新的课程标准有一定的认识。对于这一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理念,还有基本教学理念主要得出以下三点:

6.1. 以读史立功明德修身树才育人为我国历史教育课程的一个根本任务

教育的一个根本任务也就是学生立志以德为先树才育人,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把历史教育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系之一。从而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教育功能,能够让学生从历史学习的角度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6.2. 坚持正确的政治思想行动导向和正确价值观的判断

历史学科教材与人类历史教学课程必须统一要始终坚持唯物史观,科学地阐述当代人类的社会历史和科学发展,正确的客观认识人类历史科学发展的基本规律,防止出现历史发展虚无主义和中华民族历史虚无主义,不断强化增强教育学生的强大历史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我们不是历史的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的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6.3. 以努力培养和不断提高在校学生的政治历史文化学科综合核心知识素养能力为主要目标

历史学科的综合核心知识素养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缅怀家乡、热爱祖国的民族情怀,在推进历史学科教学发展过程中也需要时刻注重培养和提高广大学生的历史学科综合核心知识素养。新版的历史教材在内容目标上、内容选择上、内容组织上都体现出了其基本的课程理念。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写经历了由统一到分裂再到统一的基本历程。每一个时期都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的综合决策,其课程目标有其时代的价值取向。而无论什么样的课程目标价值取向最终要基于教材的内容来落实,其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的价值取向总体反映目标的价值取向。

7. 结语

新教材的统编正是出于对中学历史教育的重视。中学阶段能够正确的学习和认识历史,无疑十分重要。本篇文章对于新版中学历史教材特点进行了一定的阐明,在未来的历史教学当中,老师和学生应该明确新教材的编写特色,结合重点更有效的学习。专题史的设置打破了一时一地的时空限制,突出了全球意识和大历史观,那么老师在课程的设计上就要着重注意培养学生该方面的历史意识。虽然新教材有详今略古的表现,在教学上需要有侧重点,但是作为中学历史教师也应该在课堂上对古代历史相关知识点进行一定的补充和讲解,同时激发学生兴趣。对于书本内容的更新和观点的变化,一线老师一定要做到自己首先熟悉这样才能讲好课堂,给学生带了更好的体验。习主席曾深刻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 [8]。”历史教学无疑是被放在重要地位的,值得我们相当重视。

基金项目

湖南文理学院2020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新版高中历史教材的特色与教学实践研究”(编号:ZC2059)。

参考文献

[1] 高强, 黄莉婷.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编写的特点及面临的挑战——以《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为例[J]. 文教资料, 2021(2): 229-231.
[2] 樊世文. 立足学生发展 提升教学效果——运用学历案创设情境的探索[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22(3): 78-80.
[3] 蔡振莺. 基于家国情怀理念的初中历史教学探讨——以“伟大的开端”为例[J]. 西部素质教育, 2018, 4(18): 89.
[4] 翟晓亭. 中学历史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策略[J]. 四川教育, 2017(2): 82.
[5] 庄俊华. 渗透核心素养, 建构高中历史有效课堂[J]. 高考, 2019(5): 241.
[6] 沈德符. 万历野获编[M]. 北京: 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8.
[7] 蔡珊珊. 基于家国情怀的“五四运动”教学思考[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20(4): 16-18.
[8] 邱仰聪.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职数学文化建设研究[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 19(4): 11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