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圣行心意六合拳的传承研究
A Study on the Inheritance of Luoyang Shengxing Xinyi Liuhe Quan
DOI: 10.12677/APS.2021.91008, PDF, HTML, XML, 下载: 606  浏览: 1,826 
作者: 朱若倓*, 贾海如#: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湖北 武汉
关键词: 圣行心意六合拳洛阳传承Shengxing Xinyi Liuhe Quan Luoyang Inheritance
摘要: 河南派心意六合拳由祖师马学礼所创,发源于洛阳,在回族人民中传承已有300年历史。洛阳圣行心意六合拳乃马学礼徒弟马兴一脉相传,一直在回族内部传承,比较完整保留了原始拳架,但因受到伊斯兰文化、传承方式的影响,大多数的传承人仅限于回族内部,外教人士知道了解该拳的人少,练习的人少;又因拳法素有“勇、猛、短、毒、疾、狠、快、厉”的特点,传承人本着宁可失传也不滥传的宗旨,收徒严格,使得中华民族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濒临失传。因此,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和归纳分析法,探究心意六合拳的起源、流派,洛阳圣行心意六合拳传承脉络、传承方式以及传播途径,通过到洛阳圣行心意六合拳的授拳地,中窑清真寺亲身体验,观察体验传承人的授拳过程,以及与传承人之间的交流,寻找到该拳的特点和传承上存在的问题,促使这一优秀拳种更好地传承下去,为洛阳圣行心意六合拳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
Abstract: The Henan School of Luoyang Shengxing Xinyi Liuhe Quan, is originated in Luoyang and has been handed down by the people of Hui people for 300 years. Luoyang’s holy walk, the six-one Boxing, was passe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by the disciple of the Horse Doctrine, Massing, who had been passed down in Hui people and had preserved the original boxing frame relatively intact. However,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Islamic culture and the way of inheritance, most of the successors were confined to Hui people, and the foreign teachers knew that few people knew and practiced the martial art, and that the martial art ha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urage, vigor, weakness, poison, illness, ruthlessness, rapidity and strength”, the purveyors of this precious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Chinese nation are on the verge of extinction because of their strict adherence to the principle that it is better to be lost than to be passed on. Therefore, through the use of literature, field research and inductive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origin of Luoyang Shengxing Xinyi Liuhe Quan, Luoyang Shengxing Xinyi Liuhe Quan heritage context, heritage and transmission ways, by going to the site of Liuhequan, the sacred practice of the heart of Luoyang, and observing the process of giving boxing by the inheritors, as well as the communication with the inheritors, we can find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in the inheritance of the boxing, combining with his own opinion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of this excellent boxing,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Liuhequan in Luoyang.
文章引用:朱若倓, 贾海如. 洛阳圣行心意六合拳的传承研究[J]. 体育科学进展, 2021, 9(1): 57-63. https://doi.org/10.12677/APS.2021.91008

1. 相关概念

1.1. 心意六合拳

心意拳,又称心意六合拳或心意陆合捶 [1],是我国传统内家拳之一,自姬际可将心意拳传入河南的三百年来,至今一直流传在回族穆斯林中。其拳式以“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为宗旨,并取意“鸡腿、龙身、熊膀、鹰爪、虎抱头、雷声,”六法合一,成其身法 [2]。历代除回族以外传人甚少,而大多数传承人授拳是在家族内部或者附近清真寺中授拳,外界人士对此拳了解较少,所以一直充满着神秘的色彩。

1.2. 圣行心意六合拳

“逊奈”(圣行),是先知穆罕默德平素坚持或时断时续的行为…… [3] “逊奈”(圣行)是阿拉伯语sunna或sunnah的音译,意思为“行为”。

祖师马学礼是虔诚的穆斯林,穆斯林向来把习武强身看作“逊奈”(圣行),他在晚年时期,将心意六合拳定名为“圣行心意六合拳” [4]。

2. 心意六合拳的概述

2.1. 心意六合拳的起源

有关于心意拳的起源,众说纷纭,大体上有以下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为心意六合拳是达摩所创,达摩是印度天竺佛学得道高僧,他被认为是心意六合拳的祖师,是因为一句揭语“达摩西来无一物,全凭心意用工夫”引起的。少林寺中的确有一种镇寺绝技——少林心意把,因此人们便联想到,是有人到少林寺学习了少林心意把,并将它传到民间,才形成今日名拳“心意六合拳” [5]。如若真是达摩所创,那么在古拳谱定会有明确记载,然而在众多心意六合拳的古谱中,没有一本明确提到过达摩开创心意六合拳,可见这种说法是无稽之谈。

第二种说法为心意六合拳岳飞所创,岳飞是爱国名将,刚毅多谋,精通枪法。心意六合拳是岳飞所创,其理论依据是,曹继武的《十法摘要》。曹氏曰:“惟此六合拳者则出自宋朝岳武穆王。嗣后金元明数代,鲜有其技,至明末清初有蒲东诸冯姬隆凤先生……” [6] 若真如书中所说,心意六合拳是岳飞所创,以岳飞当时家喻户晓得名气,又怎么会金元明数代无人传承,直至明末清初姬际可才得到《岳武穆拳谱》;此外岳武穆乃岳飞死后的封号,可见此说法不足以让人信服。

第三种说法是姬际可所创,其根据是雍正十三年(1735年),河南进士王自诚著《拳论质疑序》中说:“类不同也,他端亦不知创于何人,唯此六合之拳传自山西姬龙、姬凤……若太平之日,刀兵销伏,倘遇不测,将何以御之哉?于是将枪法为拳法,名其拳曰六合” [7]。此说法有理有据,心意六合拳“以枪化拳”的说法在传承人中流传,并且众多的书籍资料上都有明确记载心意六合拳乃姬际可所创。

2.2. 心意六合拳的流派

心意六合拳自姬际可之后,发展为两个流派:一为河南马学礼圣行心意六合拳,二为山西戴龙邦“戴氏心意六合拳”。

姬际可创立心意六合拳,将拳术传给“南山郑氏”,“南山郑氏”传给李失名,李失名传给马学礼,一脉相承。马学礼为心意六合拳河南派第一代传人 [8]。马学礼传给马三元、马兴和张志诚。后继传人遍布河南的各个市县。

姬际可离开终南山东行寻找传人,在秋浦,遇见曹继武,将拳艺传给曹继武。这段历史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戴龙邦所著《六合拳序》记载:“姬公名际可……在终南山探访名师过程中因机缘巧合获岳武穆王拳经,后传授于吾师曹继武……” [6] 至此之后曹继武在池州传拳给山西祁县的戴龙邦,戴龙邦回乡后,勤加练习,经过自身体悟,创立“戴氏心意六合拳”。

2.3. 洛阳圣行心意六合拳的传承脉络

河南派心意六合拳最早传艺人为河南洛阳瀍河回族人马学礼。马学礼自幼家境贫寒,以牧羊为生,在“十方院”歇脚时,深得一隐士传授心意六合拳,历经寒暑春秋朝夕苦练,终得心意六合拳精髓,人称“神拳马学礼” [9]。马学礼艺成之后,曾以保镖为业,后又在衙门为官,约乾隆中期辞官回家,受当地穆斯林群众推举在清真寺兴办武学,设堂传艺,所传拳法功法奇绝,技击威力强大。晚年,根据一生习武心得,将所学武艺编辑整理,写成拳谱,并正式命名为“圣行心意六合拳”,乃河南派心意六合拳开山祖师。

马兴、马三元以及南阳张志诚是马学礼主要的三个徒弟。马兴一脉主要在洛阳马坡、东关、塔湾、北窑。马三元英年早逝,传承人较少,几代单传:马三元–孙河–丁四–吕金梁–吕青魁–吕瑞芳 [10]。而张志诚一脉传承较为广泛,遍及河南内外。

现今洛阳圣行心意六合拳是由马兴一脉相传。第一代传人马学礼;马学礼传给第二代马三元、马兴和张志诚;马兴传给第三代马梅虎;马梅虎传给第四代刘万义;刘万义传给第五代马梦乐;马梦乐传给第六代马杰山、孙顺福、金黑彦、金赖和夏志诚;马杰山传给第七代马世贤、孙友恒、凌建刚;孙友恒传给第八代杨德民、马志平、张西斌、马超峰、金峰、马振亮、孙恒宪、马朝阳、付利强、班贤亮、马世涛、李志杰、马鹏飞、孙武斌、马惠君、巴少景、金朝辉、黄红明、孙向华、黄晓东、马松松、马跃博、马跃乐、马海峰、马五刚、董承阳、班利民、杨夏、王洪涛、马保军、齐小乐、张秀林、赵华胜、陈建、谢小丰、严夏、樊汴鹭、郭振京、马亚博、孙建文。传承图如图1 (其传承图在中窑清真寺石碑上可见):

Figure 1. Luoyang Sunneng Xinyi Liuhe Boxing inheritance map

图1. 洛阳圣行心意六合拳传承图

3. 洛阳圣行心意六合拳的传承方式

3.1. 血缘传承

中国人重视血缘关系,马三元、马兴和张志诚是马学礼主要的三个徒弟,马兴和马三元是马学礼的两个外甥,马兴是马学礼的长甥,马三元是他的三甥;马兴传拳于儿子马梅虎;马梅虎传拳于表弟刘万义;马杰山传拳于儿子马世贤,在洛阳马兴一脉的八代中,现有的八代传人中,四代有亲属关系。洛阳圣行心意六合拳第七代传人孙友恒在采访中说道:“在回族中,从父亲这边算来称为叔伯的,在母亲那边算来又有别的称谓。世世代代这样流传下去,就有了‘十亲九故’的理不清的亲缘关系” [11]。这是洛阳心意六合拳血缘继承的特点。

3.2. 地缘传承

在洛阳圣行心意六合拳马兴一脉当中,传承人主要分布在洛阳瀍河回族区的北窑、塔湾和东关三个地方。第一代传人马学礼,祖居洛阳瀍河马坡村(后迁到北窑)。第二代传人马兴,祖居洛阳瀍河塔湾村,后迁居北窑张家街。第三代传人马梅虎、第四代传人刘万义都是洛阳瀍河塔湾人。第五代传人马梦乐、第六代传人马杰山、孙顺福、金黑彦,都是洛阳瀍河塔湾人。第七代孙友恒,洛阳瀍河回族区东关大街人。由此不难看出,传承人代代居住在瀍河回族区内。

3.3. 宗教传承

洛阳圣行心意六合拳马兴一脉在传承中,基本都在回族中传承,因为前七代中只有夏志诚一人是汉族,其他传承人均为回族人,因此洛阳圣行心意六合拳又被叫做“教门拳”。祖训规定“非吾教门清真弟子,切切不可乱传” [3]。历代传人恪守祖训,收徒严格,传拳限制颇多,对马学礼的拳架不敢有一丝变动,几乎不与外界交流,所以原汁原味的保留马学礼时期的拳架。第七代孙友恒担忧拳艺失传,破例广收热爱武术的学生,使这一优秀拳种后继有人。

4. 影响洛阳圣行心意六合拳传承的因素

4.1. 伊斯兰文化对洛阳圣行心意六合拳传承的影响

穆斯林在洛阳的历史,从其先民算起,有上千年了。据史料记载,洛阳作为大唐帝国的东都,阿拉伯伊斯兰政府就派遣了37批使团来华访问,自然留下了穆斯林的足迹 [12]。

在洛阳圣行心意六合拳的命名上,深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穆斯林向来把习武强身看作“逊奈”(圣行),祖师马学礼在晚年时期,将心意六合拳定名为“圣行心意六合拳” [3]。

在洛阳圣行心意六合拳的动作的编排当中,透露着伊斯兰文化的痕迹。开山鼻祖马学礼说道:“我们穆斯林向有习武健身之好,大家以圣人德行规范自身,平时谨守拜功。我以圣人的德行为参照,把拜功中的一些动作融入拳法当中,形成有益健康并连带技击实战的拳法” [13]。在洛阳圣行心意六合拳的套路中,“四把捶”这个套路的起势动作与伊斯兰教的拜功动作的相结合,说明伊斯兰文化对洛阳圣行心意六合拳的影响,并且加强了洛阳瀍河回族人清晰的宗教意识与认同感,将伊斯兰文化融合在洛阳圣行心意六合拳的动作创作和套路中去。

在传承人的德行上,伊斯兰文化对洛阳圣行心意六合拳的传承人起到了督促与限制作用。“一个穆斯林应当按照古兰经提倡的各种美德去行动就是善……对人对己、对社有害无益的行为,应当禁止,在所有的恶行中,应当给予刑罚处置” [14]。受到伊斯兰文化的影响,第三代传人马梅虎拳早在清末,就立下‘四不传’原则:“忤逆不孝者不传,贪财如命者不传,逞能欺人者不传,酒色之徒不传” [11]。历代传承人严格遵循,不容有一丝怠慢,收徒严格,师父在传授技艺之前,各方面的考察学生的德行,品德优秀,且勤奋刻苦有悟性的学生才能跟随师父练习洛阳圣行心意六合拳。

4.2. 传承方式对洛阳圣行心意六合拳的传承的影响

血缘和宗教传承方式对洛阳圣行心意六合拳传承的影响:一方面,血缘和宗教的传承方式使得洛阳圣行心意六合拳大部分在家族或回族群众中传承,由此使得传统古朴、刚猛狠毒的心意六合拳完整继承下来,原汁原味的保留马学礼时期的拳架。另一方面,血缘和宗教的传承方式不能让外教人士更好的了解与习练洛阳圣行心意六合拳,使得洛阳圣行心意六合拳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不利于传承和发展洛阳圣行心意六合拳。

地缘传承对洛阳圣行心意六合拳传承的影响:中窑清真寺作为洛阳圣行心意六合拳主要的授拳地点,起着促进洛阳圣行心意六合拳在本地域的传承和发展。位于中窑清真寺侧旁房子里,是第八代传人马志平义务传授洛阳圣行心意六合拳的地方。每当重大节日,如开斋节、春节等,穆斯林同胞们聚集在清真寺,欢度节日,观看准备的节目,其中洛阳圣行心意六合拳表演是不可少节目。众师兄弟欢聚于此,切磋技艺,交流心得,促进洛阳心意六合拳的传承和发展。

5. 洛阳圣行心意六合拳的传播途径

5.1. 成立洛阳心意六合拳研究会

洛阳市心意六合拳研究会于2015年成立,位于洛阳市瀍河回族区北窑清真寺内,现任会长由第八代传承人马志平担任,已发展会员100余人。洛阳心意六合拳研究会旨在传承和推广洛阳圣行心意六合拳。

5.2. 举办和参与武术赛事

2016年9月9日~11日在第七代传人孙友恒的指导下,在马志平会长发起的组织下,在众师兄弟的努力帮助下成功举办洛阳“首届华夏杯全国心意拳暨传统武术邀请赛”,打破了洛阳圣行心意六合拳在洛阳无赛事的历史。近几年来,洛阳市武术协会举办了众多武术赛事,也将洛阳圣行心意六合拳纳入比赛项目,例如“体彩杯”2019年第十五届中原大舞台武术展演活动、2019年第三届“体彩杯”洛阳市武术大赛暨首届“河洛武林大会”武术争霸赛等。

5.3. 在中窑清真寺中义务授拳

洛阳圣行心意六合拳拳路狠厉,历代拳师收徒谨慎,要求颇多,以至于洛阳心意六合拳一度沉寂落寞几近失传。为扭转这一局面,使洛阳圣行心意六合拳这一优秀拳种传承下去,第八代传人马志平目前在中窑清真寺中义务教拳。除重大节日以外,每周三次,时间分别是周五晚上七点半到九点、周六晚上七点半到九点和周日晚上七点半到九点,地点在中窑清真寺内。如有近期有活动或者需要参加比赛,根据空闲时间每周适当增加2到3次课。中窑清真寺义务授拳的主要人群是周边的中小学生(不再仅限于回族),小至六七岁,大至十六七岁。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1) 洛阳圣行心意六合拳的传承方式主要有血缘、地缘和宗教三种传承方式。

2) 洛阳圣行心意六合拳的传承受到伊斯兰文化、传承方式以及授拳的组织形式和内容三方面的影响。

3) 洛阳圣行心意六合拳的主要传播途径有成立洛阳心意六合拳研究会、举办和参加武术赛事以及在中窑清真寺中义务授拳。

6.2. 建议

1) 传承方式的多样化,不再仅限于回族内部,对于有潜力的习练者重点培养。同时洛阳心意六合拳协会应组织更多有利于洛阳圣行心意六合拳交流与传承的比赛和表演。

2) 充分利用互联网与新媒体,例如微信公众号,传播和发展洛阳心意六合拳。学校普及,培养体育老师,利用中小学课间操或体育课传授洛阳心意六合拳,不仅增强学生体质,而且为今后洛阳圣行心意六合拳的传承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NOTES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王静. 河南省心意拳传承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开封: 河南大学, 2009.
[2] 马琳璋. 心意拳[M]. 合肥: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3.
[3] 赛生发. 伊斯兰教法知识答问(续一) [J]. 中国穆斯林, 1992(6): 5-8.
[4] 马锦丹. 回族传承的民间武术心意六合拳考述[J]. 回族研究, 2012, 22(4): 101-106.
[5] 王安宝, 魏峰. 心意六合拳发力和技击[M].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1-2.
[6] 王毅. 戴氏心意六合拳功理秘籍[M]. 北京: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 4-6.
[7] 姬上兵. 对形意拳起源、流派与发展的思考[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1, 27(1): 35-37.
[8] 张克强. 心意六合拳述真[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3: 8-9.
[9] 刘毅伟. 传统体育的现代适应: 以洛阳瀍河回族区为例[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5, 27(2): 125-129.
[10] 李洳波, 李建鹏. 河南心意六合拳[M]. 北京: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 5.
[11] 邓雷, 王静. 心意拳传承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 2010(4): 134-138.
[12] 马锦丹. 千年帝都洛阳的回族穆斯林[J]. 中国穆斯林, 2013(3): 49-52.
[13] 苏小燕. 城市少数民族聚居区传统体育的现代性重思——以洛阳瀍河回族区心意六合拳为例[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 35(8): 72-76.
[14] 黄桂华. 伊斯兰善恶观及其现实摄义[J]. 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2010, 14(4):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