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中国近海石油勘探的战略选区研究——以产烃模拟实验及成因法石油资源潜力评价为据

朱伟林 黄正吉 仝志刚 王毓俊

朱伟林, 黄正吉, 仝志刚, 王毓俊. 中国近海石油勘探的战略选区研究——以产烃模拟实验及成因法石油资源潜力评价为据[J]. 石油实验地质, 2008, 30(6): 537-541. doi: 10.11781/sysydz200806537
引用本文: 朱伟林, 黄正吉, 仝志刚, 王毓俊. 中国近海石油勘探的战略选区研究——以产烃模拟实验及成因法石油资源潜力评价为据[J]. 石油实验地质, 2008, 30(6): 537-541. doi: 10.11781/sysydz200806537
Zhu Weilin, Huang Zhengji, Tong Zhigang, Wang Yujun. SELECTION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REA IN OFFSHORE CHINA——IN TERMS OF THE ANALYSIS OF THERMA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AND GENETIC RESOURCES ASSESSMENT[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08, 30(6): 537-541. doi: 10.11781/sysydz200806537
Citation: Zhu Weilin, Huang Zhengji, Tong Zhigang, Wang Yujun. SELECTION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REA IN OFFSHORE CHINA——IN TERMS OF THE ANALYSIS OF THERMA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AND GENETIC RESOURCES ASSESSMENT[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08, 30(6): 537-541. doi: 10.11781/sysydz200806537

中国近海石油勘探的战略选区研究——以产烃模拟实验及成因法石油资源潜力评价为据

doi: 10.11781/sysydz200806537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朱伟林(1956- ),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从事石油与天然气勘探研究与管理工作.E-mail:zhuwl@cnooc.com.cn.

  • 中图分类号: TE155

SELECTION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REA IN OFFSHORE CHINA——IN TERMS OF THE ANALYSIS OF THERMA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AND GENETIC RESOURCES ASSESSMENT

  • 摘要: 采用加水的密闭产烃模拟实验技术,对中国近海主要含油气盆地第三系湖相、煤系和海相3类代表性烃源岩的石油生成过程、产出能力、成油规律及其产油率作了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石油地质条件,用成因法评价了各盆地的石油资源潜力,预测了石油资源分布,结果是:石油资源最富集者为渤海海域,其后依次为珠江口盆地、东海陆架盆地、北部湾盆地、琼东南盆地、莺歌海盆地.可见,湖相烃源岩发育的渤海、珠江口盆地、东海陆架盆地和北部湾盆地应该是中国近海海域石油勘探的首选领域.

     

  • [1] 胡见义."9·11"后世界石油和中国的应对措施[J].石油科技论坛,2002,(6):22~25
    [2] 黄第藩.二十一世纪初我国油气地球化学面临的任务和展望[J].沉积学报,2001,19(1):1~6
    [3] 潘继平,金之钧.中国油气资源潜力及勘探战略[J].石油学报,2004,25(2):1~6
    [4] 张抗,中国石油资源基础的战略观[J].海洋石油,2004,24(4):1~6
    [5] 邱中建,方辉.中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分析[J].中国石油勘探,2005,10(5):1~4
    [6] 龚再升.中国近海大油气田[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7] 赵政璋,李永铁,叶和飞等.青藏高原海相烃源层的油气生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01~173
    [8] 王东良,刘宝泉,国建英等.塔里木盆地煤系烃源岩生排烃模拟实验[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1,22(1):38~41
    [9] 黄第藩,熊传武.含煤地层中石油的生成、运移和生油潜力评价[J].勘探家,1996,1(2):6~11
    [10] 胡朝元.生油区控制油气田分布:中国东部陆相盆地进行区域勘探的有效理论(源控论)[J].石油学报,1982,3(2):8~13
    [11] 胡朝元."源控论"适用范围量化分析[J].天然气工业,2005,25(10):1~7
    [12] 戴金星.加强天然气地学研究,勘探更多大气田[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3,14(1):1~14
    [13] 赵文智,张光亚,王红军等.中国叠合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基本特征与研究方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3,30(2):1~8
    [14] 吴聿元,周荔青.松辽盆地主要断陷大中型油气田形成分布特征[J].石油实验地质,2007,29(3):231~237
    [15] 王庭斌.正确的勘探战略、决策是我国油气勘探持续发展的关键[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7,28(5):557~563
    [16] 龚再升,王国纯.中国近海油气资源新认识[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7,11(1):1~12
    [17] 龚再升.对中国近海油气勘探观念变化的回顾[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2002,16(2):73~80
    [18] 朱伟林.中国近海找油的勘探战略[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7,11(6):407~414
    [19] 朱伟林,王国纯.渤海浅层油气成藏条件分析[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2000,14(6):367~374
    [20] 邓运华.渤海实现稳产1000万吨石油资源分析及勘探战略方向[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7,11(6):415~419
    [21] 黄正吉.珠江口盆地陆相烃源岩与油气生成[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8,12(4):255~261
    [22] 黄正吉,李友川.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东营组烃源岩的烃源前景[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2002,16(2):118~124
    [23] 易海,钟广见,马金凤.台西南盆地新生代断裂特征与盆地演化[J].石油实验地质,2007,29(6):560~564
    [24] 朱平.南黄海盆地北部凹陷含油气系统分析[J].石油实验地质,2007,29(6):549~553
    [25] 金仁植,费琪,杨香华等.北黄海盆地含油气系统与勘探前景[J].石油实验地质,2006,28(5):445~449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331
  • HTML全文浏览量:  43
  • PDF下载量:  824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8-03-13
  • 修回日期:  2008-10-10
  • 刊出日期:  2008-12-2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