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对我国煤层气勘探前景的再认识

池卫国 吴松钦

池卫国, 吴松钦. 对我国煤层气勘探前景的再认识[J]. 石油实验地质, 2000, 22(2): 131-135. doi: 10.11781/sysydz200002131
引用本文: 池卫国, 吴松钦. 对我国煤层气勘探前景的再认识[J]. 石油实验地质, 2000, 22(2): 131-135. doi: 10.11781/sysydz200002131
CHI Wei-guo, WU Song-gin. A REDISCUSSION ON THE EXPLORATION PROSPECT OF COAL BED GAS IN CHINA[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00, 22(2): 131-135. doi: 10.11781/sysydz200002131
Citation: CHI Wei-guo, WU Song-gin. A REDISCUSSION ON THE EXPLORATION PROSPECT OF COAL BED GAS IN CHINA[J].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2000, 22(2): 131-135. doi: 10.11781/sysydz200002131

对我国煤层气勘探前景的再认识

doi: 10.11781/sysydz200002131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池卫国(1964- ),男(汉族),河南确山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煤层气勘探与研究工作.

  • 中图分类号: P618.11;TE132.2

A REDISCUSSION ON THE EXPLORATION PROSPECT OF COAL BED GAS IN CHINA

  • 摘要: 我国的煤层气勘探已经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众多地区的勘探开发试验取得了工业性突破,并发现了大型煤层气田。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勘探开发的技术难题和不同认识,主要集中体现在煤层气地质条件的影响方面。作者从影响煤层气勘探的地质条件出发,探讨了煤层气资源的可采性,认为目前能够采用排水来气方法开发煤层气资源的地区是有限的,这主要受制于煤层气的可采性,而煤层气的可采性则主要取决于煤体结构、地层压力和水文地质条件。文中首比提出了划分煤层气的3种水文地质类型及分布区域,分析了不同水文地质类型对煤层气可采性造成的不同影响,探讨了煤层气综合勘探开发的前景,并提出了今后煤层气勘探工作的建议。

     

  • [1] 张新民,等.中国煤层甲烷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对策[A].煤层气开发与利用国际会议论文集[C].北京:1995.
    [2] 叶建平,等.中国煤层气资源[M].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43-59.
    [3] 胡天玉,等.中国煤炭资源远景预测[M].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5.114-120.
    [4] 赵舒,等.煤层气评价选区的地质学原理及方法[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9-49.
    [5] 池卫国.煤层气评价选区新思路——地层能量评价法及其应用[J].天然气工业,1998,18(4):13-16.
    [6] Kaise W R, et al. Hydrologic framework of the fruitland formation, San Juan Basin[J]. New Mexico Bureau of Mines & Mineral Resources, 1994,Bulletin146.
    [7] 张遂安,等. 煤矿采动区井煤层气排采技术[J].中国煤层气,1999,8(2):70-72.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621
  • HTML全文浏览量:  64
  • PDF下载量:  46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99-08-29
  • 修回日期:  2000-02-16
  • 刊出日期:  2000-04-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