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心血管外科(上海 200127);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报道一种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中左锁骨下动脉(LSA)原位开窗法—“J. D”法。方法 2018 年 6 月至 2019 年 5 月我中心 28 例患者行 TEVAR 中同期原位开窗,男 23 例、女 5 例,平均年龄(57.7±9.6)岁。其中 12 例患者采用常规可调弯鞘/不同形态导引导管法(A 组),16 例患者采用“J. D”法(B 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A 组 1 例转为“烟囱”术式。B 组 15 例患者均成功完成,鞘管导向良好,穿刺破膜点均位于近左锁骨下开口中点;另 1 例患者由于术中牵引系统移位,改为传统的可调弯鞘法穿刺完成手术。对比两组患者对位-破膜时间、击发次数及并发症,B 组均有明显优势。近期随访两组内漏无明显差异。结论 应用“J. D”法行 TEVAR 术中同期 LSA 原位开窗,简洁、安全,有效降低了目前 LSA 原位开窗时鞘管对位不良所致风险。近期随访结果与传统方法无明显差异。但该法仍需进一步累积病例数量以观察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困难。

引用本文: 刘冀东, 杨文钢, 顾剑民, 薛松.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同期行左锁骨下动脉原位开窗法—“J. D”法.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20, 27(4): 450-453. doi: 10.7507/1007-4848.201908040 复制

  • 上一篇

    胃转流术对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组织中MG53蛋白表达的影响
  • 下一篇

    PPH联合部分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应用于重度混合痔并直肠肛管静息压高压患者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