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外科(河北衡水 053000);
  • 2.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石家庄  050051);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不同入路方式的选择对术中髓核摘除量的影响及术后临床疗效分析。方法2011 年 8 月—2014 年 12 月采用腰椎侧后路微创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 165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术中椎间孔镜不同入路方式将患者分为 4 组:A 组 42 例采用后外侧入路(Yeung 技术),B 组 40 例采用经典椎间孔入路[经椎间孔内窥镜脊柱系统(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技术],C 组 43 例采用改良椎间孔入路(improved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access,ITEA),D 组 40 例采用椎板间入路。各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侧别、病变节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计算并比较 4 组患者髓核摘除量;临床疗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腰椎曲度指数(lumbar curvature index,LCI)和椎间隙高度等进行评估。结果A、B、C、D 组术中髓核摘除体积分别为(3.7±0.8)、(3.6±0.7)、(4.5±1.1)、(3.0±0.8)cm3,C 组体积显著大于其余 3 组,D 组体积显著小于其余 3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现脑脊液漏 1 例,无术后椎间隙感染、硬膜外血肿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12~24 个月,平均 18 个月;随访期间无典型术后髓核突出复发症状。术前各组间 ODI 评分、下腰痛 VAS 评分及双下肢 VA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各组上述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评分改善值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各组间比较 LCI 及椎间隙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以及末次随访时各组间 LCI 变化值和椎间隙高度丢失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侧后路微创椎间孔镜术中,采用 ITEA 技术的手术操作范围更大,术中探查及摘除责任髓核更彻底;但需要根据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及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方式。

引用本文: 杨虎, 李鹏飞, 贾楠, 靳宪辉, 丁文元, 张为. 椎间孔镜不同入路方式对髓核摘除量的影响及临床疗效分析.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8, 32(7): 933-940. doi: 10.7507/1002-1892.201711039 复制

  • 上一篇

    同种异体骨 Cage 在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手术中的应用
  • 下一篇

    慢病毒介导小干扰 RNA 干扰促分裂原和应激激活的蛋白激酶 1 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