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蒙蒙 1,2 , 徐桂芝 1,2 , 于洪丽 1,2 , 王春方 3 , 孙长城 3 , 郭磊 1,2
  • 1. 河北工业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 省部共建电工装备可靠性与智能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130);
  • 2. 河北工业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 天津市生物电工与智能健康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130);
  • 3. 天津市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天津 300121);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已成为卒中后康复治疗的新手段,并且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然而,tDCS治疗脑卒中的神经生理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本文纳入了30例大脑左侧受损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tDCS真刺激组(15例)和tDCS伪刺激组(15例)。采集两组受试者刺激前、后的静息态脑电(EEG)信号,分析对比刺激前、后EEG信号δ、θ、α和β频带的功率谱密度差异,并计算了δ/α功率比值(DAR)。结果发现,真刺激后δ频带能量在左颞叶区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α频带能量在枕叶区明显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θ和β频带能量在整个脑区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伪刺激前、后δ、θ、α和β频带能量在整个脑区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另一方面,真刺激后脑卒中患者的DAR值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伪刺激后DAR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tDCS治疗脑卒中的神经生理机制。

引用本文: 刘蒙蒙, 徐桂芝, 于洪丽, 王春方, 孙长城, 郭磊. 经颅直流电刺激下脑卒中患者脑电功率谱密度研究.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22, 39(3): 498-506. doi: 10.7507/1001-5515.202110081 复制

  • 上一篇

    基于通道注意力和稀疏时频分解的运动想象分类
  • 下一篇

    基于改进小波去噪和长短时记忆网络的肌肉疲劳识别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