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昱諴
HUANG,YU-cheng
論文名稱: 目睹暴力兒少成年後親密關係經營模式探討
Adult Catching Sight of Violence In Minority Intimate Relationship Managing Mode
指導教授: 李聲吼
LI,SHENG-HO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文暨社會科學院 - 社會工作系所
Department of Social Work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1
中文關鍵詞: 質性研究目睹暴力親密關係經營
外文關鍵詞: Qualitative research, Witnessing violence, Intimate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DOI URL: http://doi.org/10.6346/NPUST202000462
相關次數: 點閱:43下載: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 本研究主要探討目睹暴力兒少成年後親密關係經營模式,目的在瞭解目睹暴力兒少從小目睹原生家庭暴力行為衝突後,成年後是否會複製父母面對衝突時的暴力行為,或是另外以新的處理方式自身親密關係衝突時的困境。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方法,以立意取樣方式,研究對象為已成年者並且至少有一年以上的親密關係互動之經驗。以半結構訪談大綱,透過個別深度訪談進行資料蒐集及逐字稿分析,以瞭解目睹暴力兒少成長過程及學習到面對兩性相處衝突之探討。
    本研究發現,目睹暴力兒少面對親密關係經營衝突如認知落差、生活習慣、負面情緒、人際交往界線、親密互動相處、家務分工任務、長輩相處、經濟等議題,期待有品質的溝通解決親密關係經營任務,然衝突無法處理時採取策略為配合對方達成共識、口角、隱忍、放著不處理、提升自我能力、發洩自身情緒、肢體暴力、離家出走、結束關係,並且會尋求朋友、親人、電視電影等協助,以解決衝突親密關係衝突,並試著以彼此興趣、保留自我空間、配合對方期待、調整自我壓力維繫親密關係經營。最後從研究結果及發現提出對實務社會工作、學校輔導、社區、政策層面協助上等具體建議。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intimate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models of adults having witnessed domestic violence in adolescence or childhood. The purpose was to understand whether the adults having witnessed violent behaviors inflicted by their family of origin from an early age, would imitate the same violent behaviors as their parents did in conflict, or adopt a new approach to deal with the difficulties in their own intimate relationship conflict.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and purposive sampling were used in the study, and research subjects were adults with at least one-year experience of intimate relationship.
    Data was collected from individual in-depth interviews using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guide and analyzed from text verbatim, in order to understand development of the adults witnessing domestic violence in adolescence or childhood and learning to confront conflict between sexes.
    This study found that the adults witnessing domestic violence in adolescence or childhood expected to have equality communication so as to address intimate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tasks when confronting conflicts, such as cognitive differences, daily habits, negative emotion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boundaries, intimate interaction, household chores division, getting along with the elders, finance and other issues. On the other hand, when conflicts could not be dealt with, strategies adopted would be reaching a consensus with the other, quarreling, tolerating, putting aside and ignoring, improving self-ability, blowing off steam, physical violence, running away from home, ending the relationship, and turning to their friends and relatives, TV and movies and so on to resolve conflicts in intimate relationships. They would also try to maintain intimate relationships by attempting hobbies and interests of the others’, having some degree of privacy, trying living up to the other’s expectations, and adjusting one’s stress level. Finally, from the research results and findings, specific suggestions on practical social work, school counseling, community, and assistance in policy formation were proposed.

    目錄
    摘要 i
    Abstract ii
    謝誌 iv
    目錄 ivi
    表索引 viiii
    圖索引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2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11
    第三節 名詞解釋 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5
    第一節 目睹暴力受虐經驗影響人生之探討 15
    第二節 實務工作者對目睹暴力兒少提供處遇之討論 26
    第三節 親密關係經營研究探討 29
    第四節 社會學習理論 3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9
    第一節 質性研究設計 40
    第二節 研究對象及取樣 42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4
    第四節 資料的整理 47
    第五節 研究倫理 48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 51
    第一節 目睹暴力兒少成長背景 51
    第二節 目睹暴力成年者親密關係 62
    第三節 目睹暴力成年者處理衝突的方式 77
    第四節 目睹暴力成年者親密關係因應策略 8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7
    第一節 目睹家庭成年者衝突處理方式討論 97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03
    第三節 研究限制 110

    參考文獻 112
    附件ㄧ 訪談同意書 118
    附件二 訪談大綱 120
    作者簡介 123

    表索引
    表 1-1-1家庭暴力事件通報案件量直條圖 3
    表 2-1-1國內目睹暴力兒少受虐經驗影響人生之探討 19
    表 2-2-1國內實務工作者提供目睹暴力兒少處遇服務概況 29
    表 2-2-2親密關係經營相關研究 33
    表 3-2-1研究訪談對象一覽表 43

    圖索引
    圖 1-1-1家庭暴力事件通報案件量直條圖 3

    一、中文部分
    內政部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2010)。目睹家暴兒童少年處遇社工手冊-短期輔導架構。台北:內政部
    王珮玲(2012)。親密伴侶殺人案件之分析:以男性謀殺女性案件為例。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5(2),231-266。
    白瓊芳、孫幸慈、陳志賢、陳姚如、廖本富、鄭如安(2001)。牽小手.遠暴力:目睹家庭暴力兒童輔導實務手冊。高雄市:高雄市政府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
    史秀雄(2018)。假性親密關係:為什麼我們看似親近,卻貌合神離?。台北市:寶瓶文化。
    全國法規資料庫(2018)。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取自 https://law.moj.gov.tw/Law/LawSearchResult.aspx?p=A&t=A1A2E1F1&k1=%E5%85%92%E7%AB%A5%E5%8F%8A%E5%B0%91%E5%B9%B4%E7%A6%8F%E5%88%A9%E8%88%87%E6%AC%8A%E7%9B%8A%E4%BF%9D%E9%9A%9C%E6%B3%95
    江琪彬(2007)。童年期目睹婚姻暴力之女性三代間母女依附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江琪彬(2008)。由依附理論觀點探討婚姻暴力對目睹兒童的影響。諮商與輔導學刊,268,32-36
    長島冰茶味(2017年10月17日)。經營親密關係,你可以採取的5種積極行為。每日頭條。取自https://kknews.cc/zh-tw/psychology/gb6ejqe.html
    利翠珊、蕭英玲、陳富美、鄧皓引、丁品瑄(2018)。本土夫妻共識形成與情感增溫──以參與式行動研究深化家庭理論建構與教育實踐。本土心理學研究,49,207-276。
    利翠珊、蕭英玲(2016)。男性女性內隱情感經驗:感恩、忍與婚姻滿意度。本土心理學研究,45,93-128。
    利翠珊、張妤玥(2010)。代間照顧關係:台灣都會區成年子女的質性訪談研究。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3(1),99-124。
    利翠珊(1995)。男性女性互動歷程之探討:以台北地區年輕男性女性為例的一項初探性研究。本土心理學研究,4,260-321。
    李政賢(譯)(2009)。訪談研究法(原作者:lrving Seidman)。台北市:五南。(原
    著出版年:2006)
    邱靖惠(2012)。不一樣的「家」-全球家庭的挑戰。兒盟瞭望,5,1-6。
    江姵儀(2016)。敘說探究教師生涯歷程-以目睹家暴環境成長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
    任彥蓉(2009)。提供目睹婚姻暴力兒童服務社工之處遇經驗(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宋麗玉、曾華源、施教裕、鄭麗珍(2014)。社會工作理論處遇模式與案例分析。台北市:洪葉文化
    吳就君(2014)。沙灘上的療育者。台北:心靈工坊
    吳世龍(2014年11月04日)。目睹老爸磨刀 毆女性20年 掙扎一夜孝子護母弒父。蘋果日報。取自
    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daily/20141104/36186653/
    卓佳敏(2008)。目睹父母婚姻暴力對成年子女在婚姻衝突上之影響研究 (碩士論文)。暨南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
    林美伶(2007)。從愛情經驗回觀童年目睹父母婚暴影響之自我敘說(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
    林淑惠、黃韞臻、林佳筠(2010)。大學生共依附、愛情關係與分手調適之相關研究。台中教育大學學報24(2),119-140。
    周淑如(2007)。家庭暴力經驗、社會支持與國中生偏差行為之關聯性研究(碩士論文)。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
    范榮達(2015年02月16日)。目睹家暴…5歲童緊張拔髮 前額禿一片。聯合新聞網。取自http://www.ibaby.org.tw/content/713
    姜琴音(2006)。目睹父母婚姻暴力之成年子女心理經驗初探。應用心理研究,32,165-181。
    柳杰欣、吳麗娟、林世華(2009)。適婚男女知覺父母婚姻關係、依附關係與其婚姻態度之相關研究。教育心理學報,4(40),641-662。
    郭孝貞(1988)。父母婚姻關係, 親子關係與其幼兒社會行為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
    高申春(2001)。人性輝煌之路-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台北市:貓頭鷹。
    高勳芳、林盈助、王向葵(譯)(2001)。質化研究設計:一種互動取向的方法(原作者:Joseph A. Maxwell)。台北市:心理。(原著出版年:1996)
    記者(2017年6月28日)。統計:全台每年2.2萬兒少 目睹家庭暴力。公視新聞網。擷取自https://news.pts.org.tw/article/363094
    記者(2017年6月28日)。統計:全台每年2.2萬兒少 目睹家庭暴力。客家電視台。擷取自http://www.hakkatv.org.tw/news/156676
    夏超(2019年2月14日)。關係心理學:如何建立深度交流的親密關係?。女人迷。擷取自https://womany.net/read/article/18037
    袁蕾蕾(2018年4月13日)。為何感情比是頁更需要經營?心理學家指出4種行為,讓我們相愛容易,卻相處不下去。風傳媒。擷取自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423520
    陳品君(2017)。兒時目睹婚姻暴力之女性親密關係與親密衝突探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
    陳鈞凱(2016年10月26日)。兒少通報有「黑數」目睹家暴兒少推估近9萬。今日新聞。擷取自https://www.nownews.com/news/20161026/2284842/
    陳怡紋(2016)。目睹家暴暨受虐之青少女的內在經驗研究(碩士論文)。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教育社會學
    陳貞吟(2014)。社會工作者在服務目睹暴力兒童歷程中有效的服務經驗的探索性研究(碩士論文)。長榮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陳映潔(2010)。目睹兒童之社會工作處遇模式(碩士論文)。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
    陳玟璇(2008)。婚暴目睹兒童家庭轉換經驗初探(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陳怡如(2003)。婚姻暴力目睹兒童處遇工作之初探-一個體制外的觀察與反省(碩士論文)。輔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研究所
    引自陳億貞(譯)(2003)。普通心理學(原作者: Robert J. Sternberg)。台北市:
    雙葉。(原著出版年:2000)
    陳卉瑩(2002)。兒童時期目睹婚姻暴力經驗歷程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
    高菱珞(譯)(2016)。所有問題都是一場賽局(原作者: 川西諭)。新北市:遠足文化。(原著出版年:2014)
    莊雅筑(2018)。台灣目睹暴力兒童服務實務困境與因應策略之探討(碩士論文)。暨南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
    莊靜宜(2003)。目睹兒童主觀知覺婚姻暴力行為與受暴母親之親子關係研究(碩士論文)。台中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
    張思嘉、許詩淇、李惟新(2018)。「新好男人」、「新好女人」?當代華人婚姻關係中的角色義務。本土心理學研究期刊,50,209-261。
    引自黃素娟、張碧琴(譯)(2018)。關係密碼:打造依附關譯的八把金鑰(原作者: Daniel A. Hughes)。新北市:心理。(原著出版年:2013)
    張庭(2018)。社政法典。台北市:一品文化
    黃湘淇(2012年4月9日)。家暴代間循環,1/5施暴者小時曾受虐。ETTODAY新聞雲。擷取自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20409/37859.htm#ixzz5zc2LB5Jw
    張惠嘉(2011)。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台北市:高點。
    黃士嘉(2010)。台灣俗諺對婆媳互動關係之描繪及其現代意義。勤益人文社會學刊,1,43-68。
    黃群芳(2003)。他(她)是怎麼看?怎麼想?談婚姻暴力目睹子女眼中的暴力家庭 (碩士論文)。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傅從喜、林宏陽、黃國清、李大正、陳儀、楊家裕、謝秀玉、黃曉薇(譯)(2009)。社會工作研究法 (原作者:Allen Rubin & Earl Babbie)。台北市:心理。(原著出版年:2009)
    楊玲芳(2012)。台灣身心障礙尪與越南新移民婦女婚姻經營與家庭互動之研究。社會發展研究學刊,11,111-128。
    楊美婷(2002)。目睹父母婚姻暴力之成年子女生命歷程探究(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
    每日頭條(2018年10月17日)。膽小慎入!揭秘納粹五大人體實驗,一個比一個殘忍!。取自https://kknews.cc/zh-tw/history/p2zykr2.html
    劉敬亭(2017)。目睹婚暴家庭經驗對大學生之自我分化級學校人際關係適應的影響。諮商與輔導,381,46-48。
    蔡提莉(2012)。中年華人婚姻關係之初探。家庭教育雙月刊,36,46-51。
    賴佩霞(2016)。我要心動一輩子:親密關係的10道練習題。台北市:方智。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18)。家庭暴力事件通報案件統計。取自
    https://dep.mohw.gov.tw/DOS/cp-2981-14053-113.html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18)。家內兒童及少年保護案件-受虐類型。取自
    https://dep.mohw.gov.tw/DOPS/lp-1303-105-xCat-cat04.html
    謝文宜、曾秀雲(2007)。探討伴侶關係滿意度及其相關因素:比較已婚夫妻、未婚情侶與同志伴侶的差異。台灣性學學刊,1(13),71-86。
    簡意文、林佳燁、王櫻芬(2018)。淺談「目睹家庭暴力兒童與少年」。家庭教育雙月刊,75,20-27。
    謝敏珍(2013)。目睹親密關係暴力偏差行為少年之優勢探討(碩士論文)。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
    簡春安、鄒平儀(2004)。社會工作研究法。台北市:巨流。
    譚慧蘭(2012)。目賭婚姻暴力之子女其目睹經驗、社會訊息處理與成年期親密關係之探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蕭淑華(2018年4月5日)。親密關係經營法則:你需要避開這五大相處雷區。每日頭條。取自https://kknews.cc/zh-tw/essay/5ll8mkk.html
    懶貓(2013年10月29日)。學習愛情,經營關係。痞客邦。取自
    https://chobits77235.pixnet.net/blog/post/31870104
    二、英文部分
    Jones,Melissa S.,Worthen. Meredith G. F,Sharp. Susan F & McLeod, David
    A.(2018). Life as she knows it: The effects of 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on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among women prisoners.
    CHILD ABUSE & NEGLECT,85,68-79.
    Forke,CM,Myers, RK,Fein, JA,Catallozzi,M,Localio, AR & Wiebe, DJ(2018).
    Witnessing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as a child: How boys and girls
    model their parents' behaviors in adolescence. CHILD ABUSE &
    NEGLECT,84,241-252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