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9.133.96
  • 學位論文

修行教育制度與儀式音樂的轉變-以藏傳佛直貢噶舉禪定尼院為例

Changes in the system of Buddhist practice and education and the ritual music- The case of the Drikung Kagyu Samtenling Nunnery in Tibetan Buddhism

指導教授 : 高雅俐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長期以來,藏傳佛教尼僧在藏族的宗教及社會觀念中,處於較為低下的地位,其所能執行的儀式音樂層級較低,且所接受的儀式音樂及佛法知識的學習資源亦較為不足。然隨著時間的推移,藏傳佛教尼僧的修行教育制度開始產生轉變。位於北印度的直貢噶舉禪定尼院歷經三個修行教育制度轉變的階段,使尼僧得以藉由赴歐展演儀式的機會,接觸以往較難以觸及的羌姆樂舞,也提昇儀式音樂的展演能力。但因尼僧儀羌姆音樂展演的角色有所侷限,雖顯示尼僧宗教地位上升, 可惜仍未全面。又尼院採用直貢噶舉(男性僧眾)佛學院體制及新儀式音樂Zawa,以達成著重顯教佛法知識學習的目的。此階段尼院擬藉由高深佛法知識的學習以提昇尼僧宗教地位,但尼僧傳統儀式音樂的展演與執行能力,卻受到大量顯教佛法課程的影響而減少與下降。 以往藏族社會受到男尊女卑的觀念影響,無論在家庭教育、寺院教育及整體社會中,皆較不期待尼僧可獲得宗教上的成就,也因此提供尼僧較少的學習資源。直貢噶舉禪定尼院受到統治階級、社會接受者及尼僧自身的生存心態改變的影響,形成或中斷或持續進行的不同修行教育制度,產生多重的意義與影響。

參考文獻


林建成。2005。《菩曼仁波切》。台北:寶瓶文化。
嘉雍群培。2007。《藏族文化藝術》。北京:中央民族大學。
劉婉俐。1999。〈智慧的女性:藏傳佛教女性上師傳記與佛教女性身份認同議題〉。《中外文學》,28(4):188-211。
Shih, Heng-Ching. 2000. “Lineage and Transmission:Integrating the Chinese and Tibetan Orders of Buddhist Nuns”. Chung-Hwa Buddhist Journal 13(2):503-548.
董凱書。2006。《藏傳佛教噶瑪噶舉派僧侶「修行」研究—以西藏江達縣宗南寺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碩士論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