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 1,2 , 丁建全 1,2 , 汪毅 1,2 , 刘艺程 1,2 , 张娟娟 1,2 , 刘景泰 1,2
  • 1. 南开大学 人工智能学院 机器人与信息自动化研究所(天津 300350);
  • 2. 天津市智能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50);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踝关节外骨骼可用来提高人的行走效率,辅助老年人、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等进行日常活动或康复训练,但外骨骼的助行模式会对穿戴者的下肢肌肉激活与协调模式产生影响。本文利用一款绳驱动踝关节外骨骼,设计了不同助力时机与助力大小组合的助行模式,采集了7名穿戴者在跑步机上以1.25 m/s速度水平行走时的下肢表面肌电信号,研究不同助行模式对穿戴者下肢肌肉激活与协调模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比目鱼肌激活程度在踝关节外骨骼助力时有明显降低,在助力时机为步态周期49%、助力大小为0.7 N·m/kg时,最高可降低(38.5 ± 10.8)%。并且,相对于助力时机,助力大小对比目鱼肌激活程度影响更为显著。踝关节外骨骼不同模式助行时,所测量下肢肌肉可分解为5个基本协同模式,且合适的助力时机与助力大小条件下,下肢肌肉协调模式和正常行走相比改变较小。此外,比目鱼肌-胫骨前肌、股直肌-半腱肌的协同收缩度在外骨骼助力时比正常行走均有升高。本研究有助于理解健康穿戴者如何调整自身的神经肌肉控制机制来适应不同外骨骼助力,并为选择合适的助行模式以及合理利用外骨骼提高行走效率提供依据。

引用本文: 王伟, 丁建全, 汪毅, 刘艺程, 张娟娟, 刘景泰. 踝关节外骨骼助行模式对下肢肌肉激活与协调模式的影响.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22, 39(1): 75-83. doi: 10.7507/1001-5515.202107040 复制

  • 上一篇

    下肢截肢水平对主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数值研究
  • 下一篇

    基于支持向量机-隐马尔科夫模型的外骨骼穿戴者步速意图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