초록

在中日戰爭(1937-1945)前後1930-40年代的中國和日本的文壇上,出現了由以戰爭爲契機觸發的強烈的民族意識而形成的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盡管稍有時間上的差距,在日本1930年代後半展開的所謂“日本浪漫派”的文學活動,以及在中國1940年代前半展開的所謂“戰國策派”的文學活動就是其代表性的例子。這些浪漫派文學基本上呈現出以一種文化保守主義性民族主義為其思想史脈絡基礎,在文學思潮的特徵上試圖體現在德國浪漫主義中所發現的所謂“浪漫憧憬”美學共同點。 然而以往文學史上,有關這些浪漫派文學運動的評述,總的來說認爲這些文學運動所謀求的還是爲了宣傳“法西斯主義”,大體對此持有否定的看法。盡管如此,對這些文學流派在現代國民國家形成過程中所追求的民族主義觀念的具體內容,及對其與德國浪漫主義美學的影響關係的更全面客觀的探討,比較文學角度對中日近現代文學進行深入研究,合適建構東亞文學話語,應該說是一件極其重要的研究課題。 在1930-40年代的中日文壇上展開的浪漫派文學運動各在自囯文化歷史的背景之下,體現了以戰爭為觸發契機的獨特的浪漫性文學論和民族意識。特別是,在其進程中,此時的中日浪漫派文學共同受到了德國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一定影響,而且都顯出了從浪漫性主觀憧憬轉換到民族性憧憬的共同特徵。當然,這些文學運動因爲基本上處在與馬克思主義理念及左翼文學的一定對立關係,而與執行戰爭的國家權力和政治體制保持直接或間接的聯係性,所以呈現出一定程度的保守性文化民族主義的性格傾向也是事實。 從這種脈絡來看,日本浪漫派和中國戰國策派的浪漫主義文學畢竟是使自我與民族或革命和戰爭一體化,以致依靠“英雄主義”、“獻身的精神”等來體現政治鬥爭目標的,是一種屬於“政治學的浪漫主義”範疇的思潮。因此應將他們的文學與通向生命的有限性和死亡的存在論提問來追求心靈的神聖或超越性終究價值的“美學的浪漫主義”給予區別。可是換個角度來看,這些浪漫派文學的這種“政治學的浪漫主義”美學特點,才是爲了全面地探討近現代東亞浪漫主義文學思潮的具體展開情況及其某种局限時,不能遺落的主要分析對象。

키워드

浪漫主義, 浪漫的反語, 近代的超克, 文化形態史觀, 民族意識, 民族文學

참고문헌(15)open

  1. [학술지] 竹內好 저 / 2004년 / 일본과 아시아

  2. [학술지] 池明烈 / 1975년 / 獨逸浪漫主義硏究

  3. [학술지] 오생근 외 / 1996년 / 문예사조의 새로운 이해

  4. [학술지] 鈴木貞美 저 / 2001년 / 일본의 문학 개념

  5. [학술지] 베네딕트 앤더슨 / 1991년 / 민족주의의 기원과 전파

  6. [학술지] 江 沛 / 2001년 / 戰國策派思潮硏究

  7. [학술지] 溫儒敏 / 1995년 / 時代之派―戰國策派文化論著輯要

  8. [학술지] 殷克琪 著 / 2000년 / 尼采與中國現代文學

  9. [학술지] 劉增杰 / 1992년 / 戰火中的繆斯

  10. [학술지] 周 錦 / 1977년 / 中國新文學史

  11. [학술지] 王向遠 / 1998년 / 中日現代文學比較論

  12. [학술지] 孫 歌 / 2005년 / 竹內好的悖論

  13. [학술지] 橋川文三 / 1965년 / 日本浪漫派批判序說

  14. [학술지] 井上靖 外編 / 1988년 / 昭和文學全集 28

  15. [학술지] 阪口直樹 / 1996년 / 十五年戰爭期の中國文學―國民黨系文化潮流の角度から